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提出,无论时代和经济如何变化发展,对社会而言,家庭的社会功能、家庭生活的依托以及家庭文明的作用都无法被替代。家庭建设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因此要树立科学正确的家庭观来指导家庭建设。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的基本内容为切入点,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中国化发展过程中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及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家庭思想,并进一步总结归纳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中国化的表现与经验。本文有四个核心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家庭的本质、家庭的形式以及生产力是家庭发展的决定力量;和谐是家庭发展的价值追求,家庭的发展必须注重以爱情为基础的夫妻关系和谐、以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为关键的代际关系和谐、家庭与社会关系和谐、家庭与自然关系和谐。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在中国的初步发展,主要包括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陈独秀以及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的家庭观。毛泽东批判了封建旧式婚姻家庭制度,提倡婚姻自由,坚持家与国的辩证关系,重视家庭教育。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主要包括邓小平的家庭观、江泽民的家庭观、胡锦涛的家庭观以及习近平的家庭观。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要加强家庭建设,发挥家庭的多种功能,坚持勤俭建国与勤俭持家的辩证关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发展了邓小平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度,把男女平等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提出家庭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了家庭和谐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基石,要不断提高家庭发展的能力,积极调动妇女在和谐家庭建设中的作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要不断弘扬良好家风家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以及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家风建设。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中国化的表现与经验。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在中国化的过程中被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继承与发展,并积累了诸多经验。因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的理论指导,吸收借鉴中国传统家文化,立足解决中国家庭发展的实际并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进而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家庭观,为当代中国人民建立幸福美满的和谐家庭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总之,本文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的基本内容及其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希望本研究成果能为当代中国家庭建设工作提供一些新方法与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