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吸氮纳磷的生态功能评价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bnm123j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原位定点观测与静态水培试验的方法,评价主要人工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吸氮纳磷的生态功能。2008年原位研究了生活污水处理场中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鸢尾(Iris germanica)、美人蕉(Canna indica)、芦苇(Phragmitas communis)、菖蒲(Acorus calamus)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oides)等6种人工湿地植物的根、茎、叶氮磷浓度及其化学计量的季节变化。2010年采用模拟自然湿地的水培试验法,研究了梭鱼草、鸢尾、芦苇、菖蒲、香根草、水葱(Scirpus validus)、茭白(Zizania latifolia)、旱伞草(Cyperus alternifolius)、再力花(Thalia dealbata)、大皇冠(Echinodorus amazonicus)等10种人工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并分析了植物体根系面积、根际微生物以及根、茎、叶氮、磷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原位观测试验表明,6种植物均具有较强的氮磷吸收能力,其中高氮物种为鸢尾,高磷物种为美人蕉,芦苇、菖蒲和香根草氮磷贮量较高;梭鱼草、鸢尾、美人蕉、芦苇和菖蒲地上部分氮、磷浓度均高于地下部分(P<0.05),而香根草地下部分高于地上部分;植物体单位面积根、茎和叶的氮磷贮量均与植物生物量呈正比,且地上部分高于地下部分,故收割植物地上部分是去除生活污水氮磷含量的有效途径。(2)水培试验表明,10种植物对污染物的年平均去除率在40%-70%之间,对4种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表现为TP>NH4+-N>TN>COD。TP去除率最高的为再力花,达78%,NH4+-N去除率最高的为梭鱼草,达74%,TN去除率最高的为鸢尾,达70%,COD去除率最高的为梭鱼草,达65%。(3)水培试验还表明,对TP的去除率总体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对NH4+-N、TN和COD的去除率总体表现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且去除率整体表现为水培桶中层>下层>上层。(4)水培试验中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细菌占到微生物总量的95%,且夏季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冬季。其中夏季的放线菌数量与TP去除率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5)水培试验中植物根系面积整体表现为三级根系面积高于二级根系面积,且冬季根系面积高于夏季。对4种污染物的去除率,三级根系面积与根对N元素的吸收情况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看来,原位观测试验中推荐芦苇、菖蒲和香根草3种植物为该生活污水处理场的优先选择物种;水培试验根据权重计算,综合评定结果前5位的植物是再力花、梭鱼草、菖蒲、鸢尾和水葱。
其他文献
由于传统的信道资源分配问题解决速度慢且频率利用率较低,针对毫米波通信资源分配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PSO)的毫米波通信资源分配算法。在传统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求
论述了临界期前后的语言习得者在大脑发育、认知模式及语言输入等方面的差异如何决定了临界期前后语言习得的差异 ,指出临界期是决定这些差异的根本原因 ,进而提出第二语言习
利用锰铜压阻传感器法测量了某聚奥传爆药在不同直径下的小尺寸装药爆轰输出冲击波经不同厚度有机玻璃隔板衰减后的冲击波压力,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有机玻璃介质中
自隋唐全国经济中心南移后,拥有便利交通的江南地区逐渐形成了重农重商、崇文重教、坚韧柔美、精细秀丽、兼容开放的文化,对历代苏商经营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创新驱动发展向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承担与一流大学有相同社会责任的差异化发展目标,是民办高校改革与发展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水平师资队伍
目的应用CLIA法和RIA法检测正常人和甲功异常病人的甲状腺激素及抗体的含量,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及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取某院内分泌门诊或住院患者的血清标本分成甲功
《时病论》为清末著名温病学家雷丰的代表著作,是一部全面总结外感时病证治的专书。雷氏兼参先圣后贤之训,荟萃百家之长,积平生之心得方撰此书。本书学术思想深受《黄帝内经
<正> 由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期刊及大学普通物理教程中,均没有讨论过负绝对温度,因而许多教师认为,绝对零度既然是低温的极限而无法达到,那么负绝对温度肯定是不存在的。这样,
<正> 众所周知,钙是人体的生命之本,它对人体的健康长寿,特别是对胎儿和婴幼儿的正常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对妊娠期妇女作了一次对照试验,以探讨孕妇体内钙质
期刊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具有机构独立性不强,内审法规体系不健全,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防范内部审计风险应理顺内审管理体制,健全内审法规体系,完善内部控制,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