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和云模型糊数据挖掘的生态安全仿真预警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fei74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与破坏不断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生态安全预警作为对生态系统安全状况的预测报警能为人类及时地采取保护措施敲响警钟、提供依据。生态安全预警涉足很多不同领域,综合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经济管理学理论、环境科学计算机技术和系统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研究旨在用自然科学中的系统动力学、云模型理论和数据挖掘的方法解决预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以西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为实例,在介绍了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安全及其预警领域的相关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动力学进行生态系统的动态仿真,建立了生态功能区的系统动力学(SD)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生态安全的预警。预警则在建立了指标体系、生态安全等级、指标相对于安全等级的阈值范围之后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的模糊数据挖掘分类方法,这种方法利用云模型在定性语言与定量数值之间的不确定转换模型解决了预警指标的复杂性、指标安全阈值范围边界的模糊性问题。通过建立不同指标对应不同安全等级的隶属云模型,计算其相对隶属度,实现预警单指标的安全等级分类。但是对于一个区域整体生态状况的预警需要计算其综合指标对不同安全等级的隶属度,那么需要确定每一个指标的权重系数,本文综合了熵权法和关联函数法两种方法进行权值的计算,克服了两种方法各自的不足,使得得到的权重系数更加全面、准确。利用此权重系数以加权和的方式计算出综合指标的隶属度,根据它就能够进行预警分类,并根据类别特征,产生预警结果。  对研究实例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预警的完成不仅证明了本文所采用预警体系的科学性,更加证明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生态安全仿真和基于云模型模糊数据挖掘预警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上网用户日益普及,加之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渴望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任何方式的学习。在此背景下,移动
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信息无处不在。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如何让人们更全、更准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是一个亟待解
Internet上的信息量呈现着爆炸性的增长态势。人们面对海量信息并需要从中寻找到自己所要的资源时,搜索引擎已经成了最有效的方式。搜索引擎通过某种策略搜集信息,并对信息加以
在网络教学平台中,面对大量的学习资源,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出现迷失的现象。鉴于学习者自身知识结构和学习过程存在的差异,一个优秀的教学平台,应能按不同用户的需求,为其提供
Facebook、Twitter、微信和微博等新型在线社交媒体,作为连接现实世界和虚拟空间的纽带,汇聚了大量的关系、行为等可感知和可计算的人类社会的数字足迹。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
三维虚拟地理场景仿真系统是一种能够模拟现实地理环境的系统,用户可以在工程建好之前,通过系统对场景进行欣赏,模拟的场景往往比图纸展示的效果更为直观。在场景中已经基本
指纹识别以其唯一性,终身不变性,不可丢失性等优势成为目前高效、广泛的识别算法之一,是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由于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采集
本体提供了对共享概念模型的形式化、明确规范说明,在知识工程、电子商务、自然语言处理等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长期以来,本体都是由知识工程师和领域专家手工构建的
早期的离群点挖掘算法是针对全部数据集的,挖掘的是全局离群点。近年来,针对局部离群点的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而针对特定应用背景的离群点挖掘研究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出现了一些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数据急剧增加。由于视频的低层特征与人类思维中的语义概念之间存在语义鸿沟,基于语义概念的视频检测技术已成为多媒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