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旌表是中国古代社会维系社会风教的重要工具之一,是古代统治者推行封建德行的一种必要方式,它折射着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导向的风向标。通过它,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窥探古代人们的一种价值观取向和精神风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解读古代社会。旌表制度始于先秦,在汉代开始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并发展迅速,经由隋唐进一步发展,至北宋旌表制度又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某些规定开始制度化,到南宋及元代时达到成熟,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亦随之走向了僵化。由此可见,旌表制度几乎伴随中国古代社会的始末,故研究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完整、客观地看待中国古代社会。笔者以北宋的旌表制度为研究课题,以期能够进一步推进北宋社会研究的深入。北宋是旌表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等成为北宋旌表的主要对象。受旌表人不但得到很高的政治地位,而且还能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实惠,这对民众有着很大的诱惑力并为广大民众所效仿。统治者通过这些方式把官方所提倡的行为方式和道德标准昭示天下,对北宋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当然也存在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