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州省是一个拥有54个民族的西部省份,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它关系改革发展的大局,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各族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群众的利益是具体的,就业是民生之本。本文从分析贵州省经济增长与就业现状着手。2011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5600亿元,同比增长15%。随着贵州省经济的不断增长,贵州的就业人数也随之不断提高。贵州省已经基本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中,贵州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就业问题并未随着经济增长而消失殆尽,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和劳动力总量供给之间的矛盾仍较为突出。针对贵州省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就业问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进行了研究:首先,考虑准确数据的可得到性,本文采用1990年一2009年间的相关数据,对贵州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进行协整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进一步检验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是引起就业增加的格兰杰因,经济增长带来了就业的增长;但就业增长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就业的增加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其次,对贵州省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变化轨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贵州省经济以远高于2.25%的速度持续增长时,贵州省的失业率不但没有按照“奥肯定律”所讲“经济增长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下降0.25个百分点"的那样下降,反而还在持续上升。“奥肯定律”在贵州出现了变异,甚至是反方向的趋势,所以贵州省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奥肯定律”悖论。再次,根据贵州省1998—2009年间的数据进行检验,所得结果表明,就业人数L与技术进步指标R&D经费投入不存在同阶单整,L-I(2),而R&D~工(1)。这说明两者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由此看来,技术进步对贵州就业的增长并不存在显著影响。最后,提出促进贵州省就业增长的对策。在借鉴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贵州省现实,合理布局三大产业,推动产业信息化、集群化发展,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对灵活就业的引导,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完善相关服务体系。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用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确保向劳动力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本文的主要的贡献及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1)本文从贵州省的角度探讨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就业弹性的演进以及如何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促进就业,扩大经济增长对劳动就业的带动效应,涉及到西部省份。(2)通过本文对贵州省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的分析,表明在GDP与就业人数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在GDP增长率与就业人数增长率之间存在微弱的负相关关系。(3)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在较长的时期内,贵州省的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并不存在显著影响。(4)本文在合理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贵州省资源特色,较为全面地构建了经济就业协调发展的对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