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公立高校治理的主要问题在于行政权力泛化,进而淹没学术权力。长期以来,学者们对高校内部的治理机制没有明确的认识,这在现实中主要体现为党政不分,即没有将党委会所代表的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分开,忽视了政治权力的存在。换句话说,正是在政治权力的掩护下,行政权力才变得如此强大,侵犯了学术权力的生存空间,而丝毫没有收敛的趋势。这必然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如高校的权力结构特征扭曲、官僚主义严重、教学科研边缘化等等。事实上,高校政治权力是存在于高校内部治理中的一种独立的权力。正确认识高校政治权力及其特征,使与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保持适当的平衡,是当前我国高校治理变革的关键。
通过总结政治权力在我国高校的发展,并以哥伦比亚大学为案例,分析了高校政治权力在高校内部的运转,进而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其中,代表政治权力的机构是党委性董事会,它是根据政治权力的特点和要求来重组党委会,以董事会的特征来变革党委会,从而使改革后的党委性董事会既有董事会的特点,又有党委会的传统,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委会。代表行政权力的机构是以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在党委性董事会停会期间,由校长及其校务委员会对学校进行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注重工作的高效、作风的廉洁。代表学术权力的机构是学术评议会,作为学术的审核力量,学术评议会有权力对学校的决策及其实行进行学术性审议监督,因此它肩负着监督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的作用。总之,政治权力、行政权力以及学术权力之间的制衡机制是这样的:政治权力负责决策;行政权力负责执行;学术权力负责监督。各司其职,互相监督,为了学校的发展共同合作。
高校内部治理主要体现为权力在高校内部各利益群体间的分配、协调与制衡。我国高校内部治理的目标就应该通过对政治权力的设定和制约,来实现权力的协调与制衡,兼顾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并以此来实现大学的理念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