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文学界都有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诸多人士不断强调的便是市场化不应该成为贴给“纯文学”的一张标签,甚至在这场标签之战不断升级过程中,纯文学保纯的问题俨然成为一个政治命题,在这些专家学者看来,市场化不符合文学发展的规律,也正是因此,市场与文学成为对立的两方,互不相让,市场化只有弊端而没有丝毫存在的价值可言。虹影的创作一直以令人迷惑不解的状态存在在中国文坛中,这取决于其作品带给我们的矛盾性,一方面来说,她的作品以笔力雄健、气象开阔著称,一次次夺得国外比赛的大奖,相比大多数女性作家,她这种以大手笔写大场面的方式使她得到一个“脂粉阵里的英雄”的美名,而恰恰相反,在另一方面,她的作品也是一个不易归类的存在。虹影作品的纯文学特征有目共睹,她大胆地在作品中以各种实验的方式展现实验的效果,她的作品成为后现代、私语化、白日梦、女性主义的代名词,同样可以成为市场化文学的成功代表,她的作品是畅销的,这也正印证了市场化不是作品走向“不纯”的必要条件,而只是众多因素中的外部因素而已。本文从三个方面阐释在消费时代,虹影及其作品如何在纯文学与市场化之间求得平衡与发展。首先,采用叙事语言的语式转换、个人化的历史叙事以及想象力发散的未来叙事等,解读虹影如何帮助读者跨越这些后现代叙事策略,实现作品的市场效益。第二,通过将上海旧梦、情爱缺失、生存苦难与东西文化等传统经典主题的演绎,重塑具有虹影特色的类型化小说,解读如何在重建过程中积累大批忠实的追随者。第三,从虹影作品的故事模式与文本之外的炒作与宣传入手,看虹影作品如何满足读者特有的猎奇与窥探心里,以实现大众共鸣。虹影的作品在不断汲取新鲜血液创新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对传统不离不弃的虹影,她在内心中对纯文学的坚守与执念,似乎在多年来并未被我们参悟。作品创作的过程正是虹影智慧的体现过程,她在大众文化市场的历练中,在文学与市场的博弈中,架起了纯文学与市场的桥梁,在当代文学创作中显示了自身鲜明的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