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与社会资本:关于城市邻里的实证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umiu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社会结构的剧烈变迁增大了城市社区人口的异质性,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将对城市邻里的社会资本产生重大的影响。关于异质性与邻里社会资本的关系,国内外学者目前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同质相容”论和“异质互补”论。在剖析争论的基础上,笔者应用了一种社会资本的分类研究框架,认为异质性对整合性社会资本和链合性社会资本具有不同的影响。对上海城区邻里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 在社会网络方面,职业异质性对邻里内部网络的规模和跨小区网络的规模发生了截然相反的作用。在信任方面,教育异质性对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也产生了不同方向的影响。这从结构和文化两个维度论证了整合性社会资本与链合性社会资本这种分类标准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 尽管异质性和社会资本都是由多个指标组成的综合概念,但总的来说,异质性在大多数方面的增大会使邻里的整合性社会资本更难形成,同时又会促进邻里的链合性社会资本的生成。 邻里的整合性社会资本更多地是以情感联系为基础,异质性主要通过心理认同机制对其发生作用。而邻里的链合性社会资本更多地体现社会资本的工具性,异质性主要通过功效机制对它产生影响。这两种作用机制并非独立运行,而是交替地影响着两种类型的社会资本。 此外,通过数据分析,笔者还发现:社会的各种分化形式对社会资本的作用方向并不一致;收入异质性对邻里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很可能与教育异质性、职业异质性的不同。这与国外的实证研究结果不一样。今后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应当进一步考察异质性体系内部的分化。
其他文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在传递文明、造就人才的教育事业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当前,社会转型期各群体利益结构的调整,高等教育大众化、信息化、国际化等新趋势
随着社区自治进程的推进,代表不同利益的各种社区组织不断涌现出来,社区正在日益成为一个复杂的场域,社区秩序的维持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本文中,笔者将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传
农民工群体是产生于我国二元性经济社会结构下的独特现象,这种“农民”身份与“工”的职业的独特结合使他们具有了双重身份和经济地位,也因此制约了这个群体利益维护与求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