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汉、日三种语言中,被动句是很重要、很常用的一种语言现象。在某些文体中,使用被动句几乎成了一种表达习惯。“被”字被“汉语盘点2009”网络征集列为“2009”汉语第一字。对于“被”的解读,主办方做出如是描述一由“被就业”“被自杀”等新词语在2009年衍生出大量“被怎样怎样”结构的流行语如“被捐款”“被涨薪”“被野生”。对语言学习者而言,被动句也是学习的难点之一。我们注意到,在英、汉、日语被动句的使用过程中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诸多差异。多年来,随着对比语言学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不少语言学家对被动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比较,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英、汉、日被动句异同的原因。对于被动句这种常见而又复杂的语言现象,无论是语法学家、语言学家还是普通语言使用者,都一直对其深感兴趣,从不同角度下定义,并对其特点、限制及使用进行归纳说明,但这些定义说明并不一致,有的甚至截然不同,这就妨碍了对被动的理解使用。另一方面,在翻译和第二语言的教学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而这种对比不仅有助于理解掌握第二语言,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母语的特点。因此,要掌握好英、汉、日的被动句,需要对三者进行比较对比,找出异同之处。但迄今为止,这项研究大多是零散的,缺乏系统性。本文旨在通过对英、汉、日被动的系统比较对比研究,为翻译实践和第二语言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但由于篇幅有限,而汉语的被动极为复杂,因此对汉语被动的研究主要限于有标志的被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