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誉减值问题近两年成为资本市场上的热点问题,2014年开始的并购热潮过后,商誉隐患日渐显现,年末的商誉减值事件越来越多,金额也越来越大。大幅商誉减值的计提暗示着企业并购质量低下,为了做大规模和市值盲目地进行扩张,这种不健康的发展方式最终通过商誉减值公布于众,不仅损害了公司和股东的利益,而且扰乱了市场秩序。科技型企业因其经营的特殊性面临的商誉隐患更大,实际发生商誉减值的大多数企业为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企业为了快速占领市场、获得关键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免不了并购,而并购恰恰是为了取得被并购方无形的优势,比如研发上、技术上的优势,容易形成较多商誉,且商誉很可能发生减值。本文以2008-2018年发生商誉减值的科技型公司为样本,研究科技类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信息产生的市场影响,根据商誉减值信息的生成和传递链,依次检验了商誉减值程度与事件窗口期间累计超额收益率的关系,会计信息质量、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研发创新能力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事件窗口期,商誉减值程度与累计超额收益率显著负相关,商誉减值程度较高的个股短期内不易获得超额收益,而更易发生超额亏损。在商誉减值信息的传导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现象加剧了商誉减值信息的负面作用。会计信息质量高的公司受商誉减值的影响相对较小,具体来说,上期没有刻意调增利润的公司本期受到商誉减值的影响较小,而会计信息质量低的公司披露商誉减值信息会引起更大的市场反应。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加剧了商誉减值事件的影响,在实证分析中表现为累计超额换手率较低的个股受到商誉减值的影响较大。研发创新能力可以有效缓解商誉减值的负面市场效果,研发人员占比高、研发费用率高、发明型专利占比高的公司受到商誉减值的影响较小,说明科技型企业提升自身研发创新能力可以抵御投资不利带来的市场负面效应。依据实证结果,本文建议科技类公司提升研发实力、加强并购审查和信息披露,以增强商誉减值风险的抵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