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匠精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之一,是历史发展以来对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尊敬与肯定;21世纪以迄,工匠精神仍然是我国生产力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不只指引着中国研发、生产、制造等领域的前进方向,同时亦应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方针之一,即:并非进入工匠行业后才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培养理应先行。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但有利于高校教师提升专业素质、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创新实践教学,同时,通过“教”与“行”的培养体系,亦可以进一步使大学生了解、学习、落实工匠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与职业观,为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激发爱国热情、弘扬中国精神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本文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视域剖析班墨文化中工匠精神,以班墨文化中工匠精神的内涵与特征为基础,分析工匠精神在历史过程中的传承与发展,进而论证新时代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辩证关系,并在上述基础上探索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班墨文化中工匠精神”的内涵可概分为五个方向:尊师重道的师道精神、求真务实的严谨精神、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吃苦勤奋的节俭精神。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至少有三个维度:发明创造、语言文化、民族价值理念等方面鲜明体现了工匠精神的生命力。此外,工匠精神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由古至今教育体系中的教化与传承亦显然居功甚伟,而在新的发展时期,高校教育体系中工匠精神的某些边缘化现象或未得到足够关注的原因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论述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和切入点,工匠精神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指导与人才的保障,是中国制造2025的环节补充,是高校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实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实需要等:并从教师、大学生、教学管理机制三方面展开对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由此,进一步提出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教育发展培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校园工匠精神文化等途径。主要包括教师队伍“尚贤、厚德、示范”的价值观念建设,大学生“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内外兼备、协同育人,差异战略、因材施教”的培养原则与方法,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政的理论化、实践化、信息化机制,以及建设与打造工匠精神的高校文化与高校品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