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标志的起源为开端,阐述了从人类社会的初始发展到目前的信息化时代,标志形态在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风云变幻,旨在通过对中国标志形态流变的基础性探索,为我们今天创作出更多富有时代感和民族精神的现代标志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一些新的思路。 全文内容以历史发展顺序为线索,从各个时期的社会发展、技术进步、以及政治、经济的影响,分别论述标志形态形成、发展的土壤及表现特征。 第一部分从文字发明以前的记事符号和图腾符号,以及人类生命之初与大自然抗争时期原始巫术的影响,探讨了标志的起源。 第二部分详细描述了我国古代存在的几种标志形态,阐述了它们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影响之下的流变轨迹。生产力发展伴随的社会财富增多,标志已经从生存记事的需要过渡到自觉的商业行为,并且因为印刷术发明带来的商标制作便利,标志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扩展。 第三部分描写了 1840 年以后近代社会的战乱对商标形态的影响,包括鸦片战争时期的洋商标和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推动下的商标形态。“商标”的概念在这个时期首次出现,近代标志形态的流变其实是商标的流变。 第四部分描绘了多姿多彩的现代标志形态,主要论述从计划经济时期过渡到改革开放后的流变过程,标志不仅是一种产品的标记,此时还反映了产品的附加值和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消费者认购商品,除了物质的需求,更是一种精神的满足和时尚的体验,标志设计更体现了视觉的冲击力和情感的归属。标志已经成为一种大众传播符号,早已超越了商标的传统概念,跨入到一个包括服务和形象在内的品牌时代,涵盖了企业、学校、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纪念活动等诸多方面。 第五部分通过标志形态对我国传统书法、印章的借鉴,在传统吉祥符号、原始美术中吸取营养,以及我国的古老哲学对标志形态的影响,阐述了在日益国际化、全球文化互补的今天,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优势所在。古代文化和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