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耦合神经网络及其在图像增强与人脸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wqsswqs19760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 PCNN)是具有生物视觉特性的新一代人工神经网络,对其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论文研究了PCNN的理论模型及其脉冲并行传播特性,针对具体的应用对象,对传统PCNN模型进行改进,并将其用于解决图像分割、极端脉冲噪声滤波、超声多普勒血流信号声谱图降噪去斑以及自然背景下的人脸检测的图像处理和分析问题。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基于灰度迭代阈值的PCNN(Grayscale Iteration Threshold PCNN, GIT-PCNN)图像分割模型,该模型简化了传统的PCNN模型,减少了参数选择;模型改进了传统PCNN指数衰减的阈值门限,提出了基于图像灰度特征的迭代阈值,使得PCNN的阈值与处理图像的灰度统计特性有关;用该模型进行图像分割时无需循环或设定循环终止准则。实验结果表明,GIT-PCNN与经典的基于最大香农熵的PCNN分割算法相比,分割速度有较大改善且分割性能未降低;与图像分块且基于最大香农熵与最小交叉熵的PCNN分割算法相比,分割速度和分割性能均有改善。2.提出了单一链接PCNN(single-linking PCNN)极端脉冲噪声滤波模型。该模型简化了传统的PCNN模型,无需针对不同的图像,进行参数选取,也无需确定PCNN的循环次数;模型结合极端脉冲噪声的特点,提出了PCNN阈值和自适应的滤波次数选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噪声强度为10%-60%时,single-linking PCNN滤波算法优于经典的脉冲噪声滤波算法,如传统的中值滤波、标准中值滤波、基于卷积运算的脉冲检测与开关中值滤波算法和基于决策的滤波算法;在噪声强度较大,如80%时,single-linking PCNN的滤波性能优于常见的PCNN极端脉冲噪声滤波模型。3.提出了超声多普勒血流信号STFT(Short Time Fourier Transform, STFT)声谱图降噪去斑模型:MP-PCNN(Matchning Pursuit with PCNN, MP-PCNN)。模型提出了MP分解信号并滤除背景噪声与PCNN滤除斑点的两步处理方法;提出了单向衰减阈值PCNN模型,对超声多普勒血流信号STFT声谱图进行斑点检测;提出的PCNN模型简化了传统的PCNN模型,无需针对不同的声谱图,进行参数选取。实验结果表明,MP-PCNN比经典的MPWD (Matching Pursuit with Wigner Distribution)方法有更好的降噪去斑效果。4.提出了基于unit-linking PCNN时间签名的人脸检测算法。该方法增加了肤色块的判定,提高了算法的速度性能;提出了对候选人脸块的左上角坐标进行聚类以确定测试图像中包含的人脸数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较好地检测出自然背景下的人脸区域,而且在对测试图像加噪、旋转和缩放后仍然可以检测出人脸区域。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财务管理越来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一方面,财务管理制度更加建立健全,并且增强了灵活性.另一方面,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人们越来越习惯
20世纪中后期,欧美国家率先在建筑设计和建造中加入了绿色的元素.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绿色应用在越来越广的领域.21 世纪是个科学技术高度成长和发展的时代,各种高端科技在
备战高考,首先是基本知识的储备和基本能力的掌握,因此高考第一轮总复习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与整理,设法解决学生对概念、规律、原理等理解不清,不能灵活应用
医院档案,是记载医院历史发展过程中最可靠的原始记录,是最具有权威性的凭证。尤其是珍贵的历史性档案资料,一旦损毁、消失其原始原貌无法复原再生,其损失无法估量。因此,不断强化
医疗保障制度是解决职工健康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免除职工后顾之忧的重要机制。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银行长春中支原有的
目的:研究电针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含量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各10只,模
近年来,基于样本的纹理合成技术已经成为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热点,并且广泛应用于图像编辑、真实感绘制、可视化和几何建模等领域。当前的纹理合成技术有三个主要的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科技等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教育领域的改革也在逐步深入和完善,其中的国家公费留学改革就在此列。1994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
地理表达是地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地理信息科学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在地理信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地理空间表达方式仍存在观察视点上的高空与侧面、理解上的抽象与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