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成长模式的选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实业界和理论界共同的关注热点。20世纪60年代以来,多元化经营成为全球企业追求的成长战略之一,企业多元化战略与绩效的关系也一直是战略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以中国多元化经营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测度多元化战略及企业绩效的指标体系进行设计,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方差分析等方法对上市公司多元化战略与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首先阐述了文章的选题背景和意义,明确了研究的目的、方法。第二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前人关于多元化研究的经典理论模型和研究结论作了回顾。首先阐述了多元化定义的演进历程,其次论述了国内外关于多元化与绩效关系的相关实证研究方法及结论,最后对多元化内生性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方向。第三章从理论上阐述多元化与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首先阐述多元化对绩效的正反面影响,然后是多元的内生性特征以及这些内生性特征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而为本文后面的实证研究打下理论基础。第四章在第二章和第三章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证研究的假设,选取研究样本,定义变量并构建实证研究模型。第五章利用第四章建立的回归模型,对收集的数据加以处理,验证本文所提出的假设,并分析所得到的研究结果。最后一章对全文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对以后研究的展望。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检验:首先,在不考虑多元化的内生性问题的情况下,对我国企业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初步检验;其次,分析我国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动因,并构建模型检验企业特征对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影响,验证多元化内生性的存在;最后,在前面研究基础上,本文考虑了多元化和绩效相互影响的内生性特征,运用工具变量和联立方程组再次分析了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与第一步的实证检验进行比较。论文最后得出以下结论:多元化和企业绩效同为内生变量,是互相而且是同时决定的,二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单向因果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在不考虑内生性的情况下,多元化对反映企业总体获利能力的绩效指标(ROA)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影响,对反映企业主营业务获利能力的绩效指标(adjROA)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这种相关关系并不一定是二者之间的真实关系,因为多元化存在内生性的特征,它是由企业一系列的特征共同决定的。其中,企业绩效水平、行业吸引力、规模和年龄对多元化水平有显著正影响,而发展潜力和股权结构对多元化有显著的负影响。在控制了多元化内生性特征以后,再对多元化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程度与两个绩效指标均呈负相关的关系,即多元化程度越高,企业绩效就越差。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多元化折价的问题。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在研究内容上,考虑到了多元化经营的内生性,研究企业绩效与多元化之间的交互影响,在控制了企业多元化的内生性之后,验证了多元化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在样本数据的选取上,本文运用混合面板数据,选取了114家上市公司在1999-2006年8年间911个年度数据为样本,同时样本涵盖我国《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所有的行业大类。这一研究样本是目前为止,我国关于多元化经营的研究中样本时间跨度最大也是涵盖行业最广的,这一研究样本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在模型构建上结合熵统计量的方法,建立起符合我国上市公司实际情况的多元化经营程度指标。借鉴Canpa和Kedia(2002)在考察多元化内生性过程中运用的工具变量和连立方程组的方法,并将其中的多元化哑变量改为用连续变量来衡量,更加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