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帮扶贫困户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enfei878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贫困人群的温饱问题,先后实施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例如驻村制,包村工作组,精准扶贫,结对扶贫等。在包村运动实行多年之后,一种新型的,更有效的扶贫方式应运而生,精准扶贫视角下的结对扶贫政策的出台,使我国的扶贫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结对扶贫是一种深入基层,惠民助民的政策,然而精准结对帮扶政策的实施尚处于初步阶段,时间并不是很长,相关经验积累不足,尚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理论实施框架体系。本文通过使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访谈法,对我国已有扶贫政策的相关研究和政策解读的文献进行大量的阅读与搜集,结合大量的案例进行分析,对有关文献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研究。本文通过对B村的实地观察和访谈研究,近距离接触贫困群众和基层群众,了解对方的实际需求与看法,针对B村扶贫政策的实际实施状况所反映的一些问题与现象,结合已有相关政策的实施与效果分析,对现阶段扶贫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尝试为该理论研究提出一些理论补充,希望能对扶贫政策实施过程所产生的问题提供一些帮助。本文从国家角度,帮扶单位角度,村干部帮扶的角度分析帮扶政策的具体实施程序。通过对访谈地的现状观察和相关资料的查阅,发现国家帮扶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结对方式单一,扶贫效果不明显;单位结对扶贫效果不明显;“不公平”现象限制扶贫效果;帮扶双方沟通少,群众对帮扶政策的了解程度低;贫困户对扶贫过度依赖,脱贫热情不高等现状,这些现状表明了我国帮扶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者制约性因素。根据研究发现,导致帮扶政策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结对帮扶存在形式主义,不能有效脱贫;缺乏有效的沟通,不了解民众真正需求;宣传力度不足,民众响应不够;结对扶贫监督考核制度不完善;扶贫资金不足,扶贫部门负担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不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找到一些措施去应对,如避免形式主义帮扶,提高帮扶单位和个人主动性;加强沟通,了解贫困户真实需求,提高扶贫的实效性;各部门协调配合,大力宣传扶贫工作,号召社会各界的支持;完善监督考核机制,为扶贫政策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刺激贫困群体的积极性,实现扶贫扶志的目标;减少扶贫工作中的限制条件,提高结对扶贫的实效等。有效的措施将有利于改善帮扶政策效果不明显情况,促进我国扶贫事业的有效进程。
其他文献
由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病学系、北京市消化疾病中
目的采用磁控胶囊内镜观察肠溶阿司匹林对中老年患者胃和小肠黏膜损伤的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的中老年
乌拉斯特河流域河道季节性山洪导致沟道纵坡较大,水土流失严重,流域护岸地质条件不良。结合护岸工程地质条件、传统防洪护坡形式及防洪经验,提出格宾石笼护岸和浆砌石护岸两
目的探讨食管平均夜间基线阻抗(mean nocturnal baseline impedance,MNBI)值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以烧心为主要症状就诊,在本院消化内科
囿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我国有关法人制度的探讨仅限于民事领域,欠缺对公法人的功能、价值、法律地位的全面认识。从渊源而言,公法人脱胎于私法人制度,因而在理论渊源上保持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