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是冠心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IMR的治疗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反流的机制比较复杂,目前仍尚未完全明了。本研究拟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不同情况下左室和二尖瓣装置的重构及其对反流的影响,探讨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机制,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相关因素的分析 目的: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发生机制。方法:使用检超声心动图查正常组、心梗无反流组及心梗反流组患者左室和二尖瓣装置的重构情况。测量主要指标有:二尖瓣反流程度、左室整体和局部重构指标包括左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左室容积指数(EDVI,ESVI)、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球形度(diastolic and Systolic L/D)和乳头肌所附着室壁的室壁运动指数(WMI);二尖瓣装置的重构指标包括:二尖瓣闭合面积(MLC)、瓣膜闭合点高度(CH)、腱索的长度(CT)、瓣环面积(MA)、收缩期前、后乳头肌与二尖瓣前瓣环的距离(APM-AMA,PPM-AMA)、乳头肌位置变化及前、后乳头肌之间的距离(APM—PPM)。结果:无反流组和反流组左室均发生了重构,EF降低,ESVI、EDVI增大,左室球形度增加,乳头肌所附着室壁的室壁运动指数降低等。两组相比,反流组左室的重构更为明显。反流组二尖瓣装置发生了明显的重构,瓣叶向瓣环方向的运动受限,瓣膜闭合点距瓣环线的距离增加,瓣膜之间的接触面减少,而局限于瓣尖部位的闭合,MLC增加,瓣环扩大,收缩率下降,乳头肌向后向外移位,乳头肌之间的距离增大,乳头肌与二尖瓣前瓣环的距离增加。无反流组二尖瓣装置仅发生了部分重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反流程度和MLC、CH、EDVI、ESVI、EF、L/D、MAA及其收缩率、APM后向距离及APM-AMA、PPM侧向距离、后向距离及PPM-AMA、前、后乳头肌之间距离均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左室重构指标中EDVI是反流主要的决定因素,二尖瓣装置重构指标中MLC、PPM-AMA和MAA是反流主要的决定因素,左室和二尖瓣装置两者重构指标中M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