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基因利用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825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当前所处的21世纪是人类科技急速发展和社会生活急剧变动的时代。高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处于生物科技前沿的人体基因科技获得了飞速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极大。作为生物技术中的核心技术——基因技术在上世纪50年代获得了突破性发展。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J.D.Watson)和英国物理学家佛朗西斯·克里克(F.H.C.Crick)合作发现了生物遗传物质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半保留复制机理,自然界的核心秘密从此被揭开。分子生物学以及人体基因技术开始了火箭式的腾飞,特别是具有标志意义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GE Human Genome:Proiect)顺利完成之后,有关人体基因科技成果的利用真正由实验室走向社会,人类社会正式迈入后基因时代。人体基因生物科技的迅速发展,虽然有望使多年来困扰人类健康的许多痼疾顽症得到治疗;但与此同时,有关人体基因技术利用的一系列社会、法律、伦理问题,如人体基因治疗与基因干预、基因信息与基因隐私、基因克隆与基因伦理、基因专利与利益分享等,也随之大量出现。这将给现有的社会生活秩序、道德伦理及法律规范带来严重冲击。迄今为止,人体基因技术的利用,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如在生命伦理、社会伦理道德、基因技术安全、主体人的人格尊严、人格法益,基因上的法律权利义务冲突与协调等方面的影响,人们远没有进行深入研究。正是基于对人体基因技术利用行为的极大关注,本文思考并主张运用法律手段对人体基因利用进行规范。人体基因技术的利用,绝不同于前几次人类科技革命之后而产生的技术应用。因人体基因技术利用将直接作用于人自身,这关系到人自身能否成为技术的产物,成为客体,人被异化的根本性问题。这就决定了研讨人体基因利用问题,首先,要探讨人体基因利用的前提,即从伦理道德层面入手,回答人能否利用基因技术改造人自身的问题,然后,才是涉及人体基因利用的法律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因人体基因利用涉及面非常广,本文的研究主要方面是放在人体基因成果的社会性利用方面,重点是人体基因社会性利用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利益协调方面。至于将人作为自然生命体,将人体基因技术以生物性的纯自然科学技术方式的利用,则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本文在阐释人体基因的涵义、特征基础上,从人体基因利用的现状出发,分析和探讨人体基因利用存在的伦理问题与法律问题,在回答人能否充当上帝的伦理疑问后,对人体基因利用的有关法律问题一一进行分析、研讨和解释,最后,就我国人体基因利用相关立法提出自己建设性的建议。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   第1章绪论。此章概括地描述了选题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文章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并对文章的研究方法和论文创新之处作了简明扼要地介绍。   第2章人体基因利用的概述。先是对人体基因作了一般性的阐述,说明了基因的概念涵义及其特征。特别对人体基因的社会属性特征进行了阐释,指出人体基因在社会属性上具有生物资源性、价值性、人格利益性三个基本特征。然后,对人体基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作了回顾。   第3章人体基因利用存在的问题。首先,从生物性社会性两方面分析和探讨了人体基因利用的现状;然后,阐述了人体基因利用存在的社会伦理问题,指出人体基因技术的利用在伦理上存在人能否利用基因技术改造人自己的伦理问题,即人能否充当上帝。接着,分析了人体基因利用存在的社会问题,指出人体基因社会性利用将产生人格尊严的法律问题、人体基因本质属性和法律地位不清、基因上权利冲突和利益协调等问题。   第4章人体基因利用的伦理前提和法律基础。本章在回顾人体生物技术利用伦理规则的历史发展基础上,研讨了在现在历史条件下,进行人体基因技术利用的伦理前提。指出人的自然过程应当受到尊重,但人的自然过程又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的理性可以掌控人的基因技术行为。接着,探讨了人体基因利用的法律前提和基础,指出人体基因利用必须在维护人的主体性和保障人格尊严的前提下进行,不能使人沦为技术的产物。在此基础上,对人体基因利用法律问题的基础——人体基因的法律本质属性进行了阐释。指出人体基因的法律属性实则取决于主体人的意志作用和其自身的性质。在不同情形下,人体基因具有不同法律属性,可成为人格权客体、财产权客体或知识产权客体。   第5章人体基因利用的权利义务关系。本章首先是对人体基因上存在的权利类型和法益进行了研讨。指出由于大陆法系奉行法典化,实行的是权利法定原则。然而,权利法定与实践中需要保护的法益常存在悖论,对于属于特殊客体的人体基因尤其如此。因人体基因上存在法益,其上应有财产权、人格权、知识产权三种类型的权利。其次,在前面研讨的基础上,本章对人体基因利用的主要权利类型,人体基因专利利用方式进行研究和反思。在说明人体基因专利的客体后,指出了人体基因专利利用引发的争议和获得专利应该具备的条件,然后对现在的人体基因专利制度进行反思,认为作为一种利益平衡制度设置的专利制度,人体基因专利应该适度和合理,以便更具有说服力和获得公众理解与支持。最后,在前面论述的基础上,对人体基因利用中基因上的权利义务冲突与利益协调问题进行了研讨。指出由于人体基因特殊性,人体基因上存在财产权、人格权、知识产权等多项权利冲突,在分析人体基因权利冲突背后的法律关系后,指出应该创新法律制度来协调和平衡利益冲突。   第6章我国人体基因利用法律制度建构。本章在前面理论探讨基础上,对我国人体基因利用立法提出了自己的建设性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使用中山大学城市社会研究中心“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项目调查数据,从社会适应的角度对珠三角地区农民工迁移意愿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研究首先区分了社会适应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近年来3D打印技术发展迅猛,逐渐从高精尖领域走入千家万户。随着3D打印技术深入百姓的日常生活,由此产生的法律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3D打印从原理上讲是一种对原始实物复制的
私募基金是一种面向有特定资格的少数人私下募集资金进行集合投资的制度。随着我国私募基金的迅速发展,其合法化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   本文通过历史研究的方法、比较研究
交叉询问规则作为对抗庭审中的黄金规则,在以往的理论研究中都已经分析的较为全面了,但是仍然没有理论能够解释清楚交叉询问规则为什么会存在,它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作为黄金规则
本文从社会学和人口学的不同视角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影响世界劳动力跨境就业和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的因素、劳动力跨境就业的经济与社会意义、跨境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学位
信息化技术教学模式的出现给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尤其是空间与图形部分知识点的教学,能够直观地呈现出图形的空间变化与形状,从而变抽象化知识为直观化知
期刊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和主导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是通过大众媒介扩散其影响,巩固、深化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