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伴非典型及子宫内膜样腺癌三组病变的错配修复蛋白和Kras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三组病变的MSI表型与Kras蛋白表达的意义及相关性,对它们在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为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赣州市肿瘤医院活检及手术的子宫内膜病例共108例,其中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30例、增生伴非典型3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48例。将所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并采用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检测4种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PMS2、MSH6)及Kr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子宫内膜样腺癌错配修复蛋白的失表达率分别为MLH1 29.2%、MSH223%、MSH6 10.4%、PMS2 41.7%,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增生伴非典型组MLH16.7%、MSH2 10%、MSH6 10%、PMS2 16.7%和增生不伴非典型组MLH1 0%、MSH2 3.3%、MSH6 3.3%、PMS2 3.3%。其中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和PMS2的失表达率在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H6的失表达率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9。(2)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组MSI-H 0%、MSI-L 6.7%及MSS 93.3%,子宫内膜增生伴非典型组MSI-H 6.7%、MSI-L 26.7%及MSS 66.6%,子宫内膜样腺癌组MSI-H 25%、MSI-L 35.4%及MSS 39.5%。研究显示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三种表型在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伴非典型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子宫内膜样腺癌组中MSI表型在不同年龄以及不同肿瘤分化程度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伴非典型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的Kras蛋白的表达率为分别为3.3%、50%、97.9%,三组病例的表达呈递增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所有存在MSI的病例均伴有Kras蛋白表达,但是同时伴有MSI及Kras表达的病例数量在三组病例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错配修复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的失表达率在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增生伴不典型及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呈递增趋势,提示微卫星不稳定可能是子宫内膜样腺癌进展的重要分子事件。(2)Kras蛋白在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增生伴不典型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呈递增趋势,提示Kras蛋白的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3)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中MSI表型与Kras蛋白高表达存在显著相关。存在MSI、且伴有Kras表达的病例数在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增生伴不典型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呈递增趋势,提示联合检测错配修复蛋白的缺失及Kras蛋白表达情况,可能有助于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