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戏剧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别的戏剧作品在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已有数个世纪的历史可溯。戏剧对白是戏剧作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剧中角色之间的诸多关系,都是通过戏剧对白来建立、表现和维系的。但是,在戏剧对白的翻译过程中,如何尽可能清晰地再现剧中的人物关系和冲突,对于译者而言仍是一项挑战。人际意义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人际意义体现为语言交际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达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推断以及说话者之间的亲密程度等。人际意义在语言学中是一个普遍的概念,各种语言在语义中必然表达人际意义。但是,每一种语言在形式层和实体层中体现人际意义的方式有同有异。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都表达人际意义,但是表达人际意义的方式却并不相同。这就为翻译过程中再现人际意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以中国著名剧作家曹禺的《雷雨》及其英译本为例,探讨在戏剧对白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重建原文中的人际意义。《雷雨》被奉为中国现代戏剧之经典作品。剧中,作者创造了八个性格迥异、生动鲜活的人物,剧中的人际关系微妙而错综复杂。这一经典剧作于1958年被王佐良先生和巴恩斯先生译成英文,译本赢得了中外读者的赞誉。本文旨在研究王佐良先生和巴恩斯先生在翻译《雷雨》的过程中如何再现了人际意义,从语气和情态两个层面探讨了人际意义的再现。通过人际意义的再现,剧作中人物之间的人际关系才能更加清晰地展现给译文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