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抗性基因聚合材料的抗性鉴定及利用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o82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首。目前国内推广的水稻品种抗瘟性普遍较差,稻瘟病害连年发生,损失严重。培育对稻瘟病具有良好抗性的水稻新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和环保的途径。水稻自身含有众多对不同稻瘟病菌具有一定抵抗力的抗性基因,将常规育种方法与分子标记技术相结合,来转移、聚合稻瘟病抗性基因,以提高稻瘟病抗谱及抗性,是培育水稻抗病品种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对分别携带不同稻瘟病抗性基因Pi9,Pi1的水稻材料P32,P121,保持系金23B,及以P32,P121作为抗性基因供体亲本,金23B作为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筛选的Pi1、Pi9双基因聚合材料,进行了稻瘟病抗性鉴定,并以聚合材料作为抗性基因供体,通过常规杂交,回交手段,结合分子标记技术(MAS),将Pi1与Pi9基因导入了感病品种大粒溪香子代群体,改良受体材料的稻瘟病抗性,得出如下研究结果:  1.通过室内稻瘟病菌喷雾接种,分析了供体亲本 P32,P121,受体亲本金23B,及聚合材料在20个稻瘟病单菌株间的抗谱差异,结果显示:携带单个抗性基因Pi9,Pi1的供体材料P32、P121分别可被5个和4个菌株侵染,抗病频率分别为75%、80%,受体亲本金23B可被16个菌株侵染,抗病频率仅为20%,导入了Pi1、Pi9两个抗性基因的聚合材料,只被2个菌株所侵染,抗病频率达90%。表明随着抗性基因的导入,受体亲本的抗病频率明显提高,而且基因聚合后,与单个抗性基因相比抗谱也得到拓宽。  2.对供体亲本P32,P121,受体亲本金23B,及聚合材料进行的稻瘟病温室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受体亲本金23B叶瘟6级感病,穗颈瘟9级高感,而以金23B为背景的抗性基因聚合材料,叶瘟病级2级,达抗级水平,穗颈瘟病级3级,达中抗水平。相较于受体亲本和携带单个抗性基因的供体亲本,双基因聚合材料对叶瘟和穗颈瘟的抗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表明聚合抗性基因可以提高稻瘟病抗性,是培育抗性品种的有效途径。  3.利用分别与抗性基因 Pi1、Pi9紧密连锁的多态性SSR标记RM224和STS标记 pB8,以聚合材料作为抗性基因供体,通过常规杂交,回交手段,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1与Pi9抗性基因导入了感病品种大粒溪香,构建了子代自交和回交群体,并持续对分离世代进行目标性状筛选,获得稻瘟病抗性高,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到目前为止转育工作已经分别进行到了F3代和BC2F1代。  4.对受体亲本大粒溪香,杂种F2代Pi1,Pi9基因分离群体,杂种F3代双阳性株系进行了温室稻瘟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受体亲本高感稻瘟病,导入了抗性基因的F2和F3代植株稻瘟病抗性明显提高,而且双基因聚合植株的抗性高于含有单个抗性基因的植株。表明抗性基因的导入、聚合能够改良受体亲本的稻瘟病抗性。  5.对基因聚合材料,受体亲本大粒溪香,F2群体进行了稻瘟病大田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受体亲本大粒溪香田间高感稻瘟病,而导入了目的基因 Pi1, Pi9的聚合材料和杂种F2代植株在田间均表现出良好的稻瘟病抗性。
其他文献
西蒙一号药用甘薯,是巴西联邦国立农科大学郑西蒙教授选育的品种[1,2]。1973年由日本医学博士杨天和引入日本,1982年引进入我国[3]。  西蒙一号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药物植物资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是大型受胁涉禽,CITES附录Ⅰ物种,IUCN濒危物种。历史上东方白鹳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各国,由于乱捕滥猎,栖息地破坏,农药和杀虫剂的大量使用等人为因
Erbin(ErbB2/Her2 interacting protein)是近年新发现的一个胞内蛋白,分子中含有富含亮氨酸的LRRs结构域和PDZ结构域,属于LAP(LRRs and PDz)超家族,是膜受体ErbB2/Her2的胞内特异结
学位
摘要:中考体育实施已经二十多年了,很多家长在孩子中学毕业体育考试时都对立定跳远的成绩提高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下手。因為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  关键词:体育;提高;立定跳远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099  立定跳远是一项基本的跳跃项目,对身体的各项素质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学生的下肢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