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涉外不当得利的识别和法律适用规则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jp16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当得利制度发展历史悠长,最早可追溯至罗马法的“返还诉权”。不当得利作为民法中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它与合同、侵权、无因管理等并存,是债发生的原因之一。由于各国民事立法在不当得利制度上的有很大的差异,并且随着各国之间相互民商事交往的加强,涉外不当得利也逐渐增多和复杂。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和总结,为我国的不当得利制度日趋完善打下基础。本文主要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论述了具有涉外因素的不当得利制度。本文首先从不当得利本身的功能以及发展状况出发探讨了两大法系不当得利发展渊源的不同。其次,在这基础之上研究发现,正是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国家在对待该制度上有不同的理解,决定了各个国家对于该制度的内国上的冲突,也带来了国际交往上的适用困难,主要表现为不当得利产生原因、类型、构成要件、返还范围等方面的冲突。接着本文论述了各国在不当得利制度的识别和适用规则上主要的原则。在识别问题上一部分国家坚持法院地法,一部分国家坚持最密切联系原则。在准据法的选择上,法律适用规则更加多样。通过对这些规则的利弊分析得出单纯的适用一种法律适用规则是不可能完全解决所有的不当得利问题。最后一部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立法状况,阐述了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进步意义和不足之处。本文之目的便在于对于不当得利制度问题进行梳理与研究,以期我国在不当得利的规定上能日益完善。
其他文献
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不论是对内陆国家还是沿海国家都非常重要,因为水上交通运输业是最为便捷与经济的运输方式。船舶碰撞是直接威胁海上安全的海上事故之一,与陆上执法车辆一样
WTO和APEC已经将贸易便利化列入议程多年,并进行了多次谈判。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国之间的贸易便利化进程在法律边界、实施范围方面虽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同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发展水平相比较,中哈贸易便利化发展水平所处的地位仍然较低,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中哈海关在国际、区域平台下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在双边层面更有着完整细化的合作体系。为了共同推动双边贸易便利化,中哈两国已经开展了边境海关联合监管作业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