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动画电影声音艺术比较研究——以九十年代以来中美动画电影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0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选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中美动画电影为例,对中美动画电影的声音艺术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绪论部分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总结出国内外关于动画电影声音艺术的研究状况,指出目前对动画电影声音的比较研究相对欠缺,简明地阐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   主体部分对动画声音艺术的三大要素(配音、音乐和音响)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比较分析。第一章对动画电影及其声音艺术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提出动画电影声音的“电影化”和高度“假定性”等重要特性,同时也对中美动画电影的发展概况和总体脉络进行了大略的回顾,为全文论述的展开提供了研究背景和重要参考。第二章主要从角色配音的角度出发对中美动画电影声音艺术进行比较,指出中美两国动画电影中配音的具体创作模式、角色塑造方面、幽默语言运用以及明星效应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并结合大量具体的实例分析阐释了配音在动画影片中的重要作用。第三章对中美动画电影中音乐选配方面所呈现出的不同风格及特征进行深度研究,指出两者在乐器的配用、民族音乐的选用、歌曲的选配与演唱、多元化音乐使用等方面的特点和异同之处,大量优秀的美国动画影片实例不胜枚举,中国作品中虽不乏好的音乐创作和使用,但总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第四章主要分析比较中美动画电影的音响效果,分别从音响创作的理念和技术、客观写实音响和主观写意音响在影片中的运用以及所产生的效果等进行深入的对比,探究了美国动画影片音响创作的成功秘诀,指出我国影片在音响制作方面存在的差距。   最后一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重点阐述中美动画电影声音艺术比较的价值,通过反思中美两国动画电影声音艺术的共性和差异,指出中国当代动画电影声音创作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未来的发展思路和提高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希望能对我国动画电影声音艺术的创作与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大众传媒的普及,电视作为我国儿童接触最多的大众媒介,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了我国城市儿童的日常生活。国外现有研究表明,看电视食品广告的儿童比不看电视广告的儿童进食
20世纪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的一个世纪。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在新政策,新气象,新形式,新思想的影响下,长安画派与新金陵画派在60年代相继诞生。它们分别代表着中国东西两个
建筑照明是“绿色照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目标是要使照明达到高效、节能、安全和舒适,有利于环境保护,避免眩光污染。为此,选择高光效、长寿命和光色性能好的光源
本文以聊城高唐落子舞的发展情况与其他地区落子舞的特点关系等进行初步的整理和叙述,对文化层面的高唐落子舞进行外围性的研究。鉴于落子舞的研究资料几乎空白,又是一种“非
期刊
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至今)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是当代艺术界伟大而低调的特立独行者.[1]基弗的绘画创作中,大量都是巨幅综合绘画作品,且大多是带有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