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资本循环的会计计量模式研究——基于以收益为核心的会计本质与会计目标的重新认识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ex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成本计量因其不能动态反映会计事项而广受会计学界的批评与质疑,并欲意以更科学的公允价值计量取而代之。正当公允价值计量研究欣欣向荣之际,却发生了金融危机。时至今日,许多国家仍然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经济停滞不前,失业率居高不下。公允价值虽然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或元凶,但是其弊端在危机中暴露无疑,主要的会计机构FASB及IASB都谨慎地限制了公允价值应用范围。会计学界已经认识到现阶段并没有完美的会计计量,混合的会计计量模式将是最佳选择。但是混合计量模式固有问题目前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本文意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与理论解决混合计量问题。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联系的观点,本文并不就会计计量问题而讨论会计计量:会计计量实现的是特定的会计目标,会计目标又源白会计本质的认识。故本文首先着手回顾当代会计理论,发掘会计发展的主要脉络,并由此脉络反思会计的本质与目标主流认识。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会计的本质应该分狭义与广义两部分,狭义的会计本质是一个计算收益的工具;广义的会计本质定义为人们围绕和利用狭义会计工具计量企业收益的生产实践。进而会计目标定位于准确计量企业收益。其次,对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作了一个概述,分析了不同模式对收益的影响。最后,着力于解决会计混合计量的问题,本文参考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对产业资本循环与虚拟资本循环的划分,提出了产业资本循环内用历史成本计量与金融资本循环内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双资本循环会计计量模式解决混合计量的问题,并且认为双资本循环可以改进当前的会计计量,为更好促进市场的资源配置及有效监管与调节市场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
其他文献
我国资本市场由于起步较晚,融资工具有限,一直以来,学者们就给我国上市公司扣上了一顶“股权再融资偏好”的帽子,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近年来,随着股权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形成相应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必然落实到同是基础教育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本文结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生活需要法律》教学,对学生的法治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