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疾病、事故等原因,肢体残疾患者的人数在不断攀升,但智能假手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随着康复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基于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ignal,sEMG)的智能假手控制系统受到广泛关注。该系统有助于前臂残缺患者恢复部分肢体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智能假手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构建了基于sEMG的在线手势识别与智能假手控制系统,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疾病、事故等原因,肢体残疾患者的人数在不断攀升,但智能假手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随着康复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基于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ignal,sEMG)的智能假手控制系统受到广泛关注。该系统有助于前臂残缺患者恢复部分肢体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智能假手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构建了基于sEMG的在线手势识别与智能假手控制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sEMG的采集与预处理。本文运用Myo臂带采集sEMG,该设备操作简单且安全性高。为了增强sEMG在手势识别中对手部动作的表征能力,提出一种信号重组融合算法(Recombination and Fusion,RCF)。该算法通过重构sEMG的样本结构虚拟地扩增了信号通道,为手势识别提供更丰富的输入信息。(2)sEMG的特征提取与特征优化。在特征提取阶段,本文构建了由8个时域和2个频域特征组成的特征集合。由于在该阶段获取了高维的特征数据,所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数据降维,进而减少数据分析的运算量。(3)基于sEMG的手部动作识别。本文运用K近邻、线性判别法与支持向量机三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手部动作分类实验,并且通过结果的对比证明了RCF算法的有效性。为了提升手部动作识别的精度,在完成RCF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改进了时序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TCN),最终获取了高达93.69%的十手势分类精度。(4)基于sEMG的实时智能假手控制系统。系统中的智能假手运用了3D打印技术,其具备重量轻、易于携带的优点。该系统基于改进的TCN进行十种手势的在线识别,运用识别结果实时控制假手的指关节角度变化,最终实现了基于sEMG的假手控制。
其他文献
十九世纪中期,梁格·贡布郎吉(简称贡布郎吉)在数十年间统一瞻对,并进一步扩张,控制了康巴大部分地区,成了当时康区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其势力震惊西藏地方政府与清朝中央政府。贡布郎吉发动“瞻对事件”后,原本处于汉藏“边缘”之地的瞻对瞬间成为了一块“飞地”。瞻对因此成为汉藏之间交流的心中地带和战略要地,为加强地方与中央间的深入联系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贡布郎吉本人而言,他因触及了康区土司、西藏地方政府、清中
过去国内外很多藏学研究者把藏传佛教与藏族民间法事对立起来,以本土与外来、原始宗教与制度宗教的二元对立观,视藏族民间法事为“无名宗教”、“萨满的残留”、“萨满佛教”、“西藏的民间宗教”、“民间非制度化宗教”等,并以此将民间法事排除在藏传佛教体系之外。但是,我们在藏区各地看到的实际情况是,民间法事为藏传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藏传佛教在民间社会流布的关键载体,这种现象从藏传佛教的后宏期开始越加明显,通过历
川滇藏交角区域是指今川、滇、藏三省的交界区域,亦是藏族传统地理概念中的康区之一部分。清朝建立之初,清政府统治尚未稳固,川滇藏交角区域系由和硕特蒙古实际控制。由于川滇藏交角区域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清王朝西南边疆的稳定和对西藏管控的成效。所以随着清政府政权逐步稳固,全国局势稳定,加之清中央政府对西南边疆地区情况更加熟悉后,开始逐步加强对川滇藏交角区域的管辖,并最终实现了对该区域的直接管理。而
自21世纪以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的研究普遍出现人类学转向,在这样的趋势下,文学与人类学的交叉研究随着综合性的文化研究的兴盛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和关注,当代的“人类学”与“文学”在理论和研究范式上都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之间的互动对话也变得更加密切,因此对文学人类学的研究范式和方法也变得更加清晰。学者最开始是从闻一多先生的神话研究、弗莱的“原型理论”以及以弗雷泽(J·G·Frazer)为代表的剑桥仪
尖扎为藏族六大姓氏中的董氏,在多麦有大十八后人及大十八玄孙之分。尖扎地处青海南部,黄河相隔,分东西两边,东邻循化,南接热贡,西接贵德,北接化隆及平安。尖扎西边有昂拉八庄、霍莫两部、坎布拉五部、噶普三族、贾乃部族等部落,很早以前,就有尖绒十八部落之称。吐蕃时期,多麦地区为汉藏之边境,据说吐蕃派往边境的军队之后裔,成为首个尖扎头人,统治尖绒十八部落。夏季,其治所在尖扎东边的尖扎滩;冬季,其治所在西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