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C3aR mRNA表达及血清C3a、C3aR、IL-1β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遵义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h3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外周血C3aR mRNA表达及血清C3a、C3aR、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分析其与COPD患者气道炎症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研究COPD发病机制、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纳入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COPD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60例,依据上一年内的急性加重次数将AECOPD患者分为急性加重高风险组(上一年2次及以上急性加重或1次及以上加重需住院治疗)和急性加重低分险组(上一年发生1次及以下急性加重且未住院治疗),依据患者入院时血气分析将AECOPD患者分为呼吸衰竭组和未合并呼吸衰竭组;住院治疗病情达稳定状态的COPD稳定期(Stabl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30例纳入稳定期组;同期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纳入健康组。采集纳入对象静脉血标本,收集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肺功能检查数据,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纳入对象外周血C3aR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C3a、C3aR、IL-1β水平。分析AECOPD组患者外周血C3aR mRNA表达、血清C3a水平与血清IL-1β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三组纳入对象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EV1/FVC、FEV1%pred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ECOPD组患者外周血C3aR mRNA表达及血清C3a、C3aR、IL-1β水平高于SCOPD组患者,且SCOPD组患者高于健康组,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ECOPD患者高风险组外周血C3aR mRNA表达及血清C3a、C3aR、IL-1β水平高于低风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AECOPD患者呼吸衰竭组外周血C3aR mRNA表达及血清C3aR、IL-1β水平高于未合并呼吸衰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C3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5)相关性分析表明AECOPD组患者外周血C3aR mRNA表达、血清C3a水平与血清IL-1β水平呈正相关;外周血C3aR mRNA表达及血清C3a、C3aR、IL-1β水平与FEV1pred%呈负相关。结论:1、COPD患者尤其是AECOPD患者外周血C3aR mRNA表达及血清C3a、C3aR水平较健康组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C3a-C3aR轴可能参与COPD患者气道炎症,可能是控制COPD气道炎症的潜在治疗靶点。2、AECOPD患者外周血C3aR mRNA表达、血清C3a水平与血清IL-1β水平呈正相关,C3a-C3aR轴与IL-1β可能通过同一炎症信号通路介导AECOPD患者气道炎症。
其他文献
目的:肝纤维化是是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基础。目前研究认为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是肝纤维化致病机制的中心环节。研究证实HSCs活化需要自噬参与,但自噬的调控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已有研究发现多巴胺可能参与抑制肝癌生长,预实验结果发现多巴胺刺激HSCs内Ca2+浓度的增加,而Ca2+作为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可以调控包括细胞自噬在内的众多细胞生物学行为。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可调控细胞内外
目的:检测B-Raf、MEK、ERK在反流性食管炎及Barrett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RK信号通道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反流性食管炎标本40例、Barrett食管标本39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标本8例。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B-Raf、MEK、ERK蛋白在上述3组食管组织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Raf、MEK、ERK在17例反流性食管炎及其相邻的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
目的:JAK抑制剂(JAKi)是一类新的靶向治疗药物,目前共有6种药物(Filgotinib、Decernotinib、Peficitinib、Upadacitinib、Baricitinib、Tofacitinib)被研发或正在研发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本研究采用直接Meta分析和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这6种药物治疗活动性RA的有效性和
目的:培养实验所需的大鼠支气管成纤维细胞(Rat bronchial fibroblasts,RBFs)并对其进行鉴定,探讨IL-17A对RBFs的自噬以及自噬后相关胶原合成及降解的影响,同时在IL-17A抑制RBFs自噬活性的基础上,探讨IL-17A是否可通过激活PI3K/AKT/m TOR信号通路调控RBFs的自噬。方法:1、酶联合消化法+组织块贴壁法培养RBFs,免疫荧光法(IF)对RBFs
目的:探讨内脂素(Visfatin)过表达对KKAy糖尿病小鼠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分析其通过PI3K/Akt/m TORC1信号通路对糖尿病小鼠骨骼肌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36只随机分为普通饲料喂养(n=18)和高脂饲料喂养(n=18),8周龄雄性KKAy小鼠18只予高脂饲料喂养。造模8周后连续2次空腹血糖(FBG)≥13.9mmol/L为糖尿病模
目的:1)探讨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NERD)患者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与正常人LES厚度及压力是否有显著差异性;2)评估食管微量射频治疗(Stretta治疗)NERD疗效;3)明确Stretta治疗是否能增加NERD患者的LES厚度及压力,且LES增厚程度与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原代大鼠支气管成纤维细胞(Rat bronchial fibroblasts,RBFs),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调控自噬对RBFs增殖、迁移及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1.酶联合消化法+组织贴壁法分离和培养原代RBFs;使用免疫荧光鉴定RBFs的标志性波形蛋白证实为支气管成纤维细胞。取生长状态较好的第3~4代RBFs进行实验。2.分
目的:观察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h AMSCs)移植后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大鼠肺上皮钠离子通道(epithelial Na+channel,ENaC)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h AMSCs干预ALI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为AL
目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雷帕霉素蛋白(PI3K/AKT/m TOR)信号通路在自噬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激活PI3K/AKT/m TOR通路可抑制自噬的发生。PI3K/AKT/m TOR通路与高氧诱导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ECⅡ)自噬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微小RNA-21-5p(miR-21-5p)靶向磷酸酶与同源张力蛋白(PTEN)激活PI3K/AKT/m TO
目的:汉化Lee版疲劳-视觉模拟量表(VAS-F),并在急性胰腺炎人群中检验其信效度和区分度,为急性胰腺炎患者疲劳评估提供可靠工具;用中文版VAS-F调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疲劳现状,并探索疲劳程度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经正译、回译、文化调适汉化英文Lee版VAS-F为中文版VAS-F。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在贵州省遵义市某三甲医院肝胆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