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戊戌六君子已成为时代的印记,虽然他们所支持的革命失败了,但是他们对历史的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所以许多的艺术家就利用他们的事迹来表达出对革命者的敬佩与爱戴。这些艺术家在表达这些形象时基本是选用崇高性语言来表达,以歌颂他们的丰功伟绩。但是作为今天的我来讲,我们更多是与日常生活打交道。21世纪的文化哲学转向也是由崇高性过渡到日常生活性。崇高的语境已很少出现,所以我以平视的角度关注英雄人物的日常生活,挖掘“非崇高性”历史,同时阐释“非崇高性”历史题材表现的优势与方法。第一章介绍时代背景下的戊戌六君子,包括戊戌变法的背景、六君子的生平及历史对他们的评价。第二章分析与六君子相关的艺术作品,主要有杨参军的油画、王西京的国画及田世信的雕塑头像《谭嗣同》。第三章论述从“崇高性”到“非崇高性”的美学转变。这与历史、社会、文化艺术的发展息息相关。第四章主要表述我的毕业创作中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所显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