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首山铀成矿带东南段,位于秦祁昆铀成矿域祁连—昆仑铀成矿省龙首山—祁连山铀成矿带,大地构造处在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在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中,经历了裂解—闭合—再裂解—再闭合的多阶段构造演化。龙首山铀成矿带东南段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铀—多铀属成矿带,已发现红石泉、新水井、芨岭、革命沟等铀矿床和52处铀矿点、矿化点,显示具有良好的铀成矿条件。前人对该带区域地质背景、地层特征、岩浆岩特征、构造特征等控矿要素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在充分吸纳近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已有铀矿床及其新发现的铀矿(化)点(带)、铀异常点(带)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物探、钻探等信息对找矿靶区进行了优选。综合分析表明,龙首山铀成矿带东南端具有有利的铀成矿条件,主要包括:⑴具有花岗岩型铀矿成矿的区域地质背景:受祁连裂谷的发育和多次活动的影响,在河西走廊两侧龙首山和北祁连山北缘断裂带都发育有一定规模的碱交代成矿作用,其中龙首山拱断带除了碱交代型铀矿化外,还有伟晶状白岗岩型、硅化带型。寒武系老变质岩出露面积广,铀元素多次被活化、转移、富集,铀含量相对较高(3.6×10-65.6×10-6);共有大小岩体28个,出露面积590Km2,铀含量普遍较高,如芨岭岩体平均达7.5×10-6、红石泉伟晶白岗岩岩体达11.9×10-6,是成矿的直接铀源体;含矿断裂构造与次级褶皱有成生联系,沿主断裂两侧密集的次级构造往往是铀矿体赋存的有利部位;热液活动范围广、强度大,碱质热液活动形成碱交代体及碱交代型铀矿化,富酸硅质热液活动形成硅化带及硅质脉型铀矿化,表现出不同的系列特点。⑵具有碱交代型铀成矿的构造、岩性条件:中东部构造规模大、活动期次多,控矿特征明显;沿马路沟断裂带分布有岌岭矿床、新水井矿床和240、西岔、小白岌岌沟等一系列矿点、矿化点,芨岭矿床位于马路沟断裂F101下盘10300m范围内钠长石化花岗岩中,矿体侧列,新水井矿床位于马路沟断裂一分枝F121的上盘钠长石化花岗岩中,矿体侧列,矿体规模较大;岌岭岩体中部牛角沟断裂控制着40、36、24、26等矿点和矿化点;近年的找矿在马路沟和芨岭岩体中部断裂带上都发现了较好的矿化线索。中条期和加里东期花岗岩广泛发育,构成大规模的有利铀成矿花岗岩带,区内共有大小岩体28个,出露面积590Km2;花岗岩中铀含量较高,芨岭岩体平均为7.45×10-6、红石泉伟晶状白岗岩岩体为11.88×10-6,在岩浆演化晚期,花岗岩中铀含量增高趋势显著,为主要的铀源之一;研究发现,主要铀矿化点在岌岭岩体内外接触带的百米范围内,铀矿化占到65%左右;次为红石泉一带和青山堡岩体。⑶钠交代热液蚀变是碱交代型铀成矿最有利的区段:研究区热液活动类型主要有碱性热液活动和酸性富硅质热液活动,碱质热液活动形成碱交代体及碱交代型铀矿化,富酸硅质热液活动形成硅化带及硅质脉型铀矿化,表现出不同的系列特点;钠长石化发育并形成钠交代体是碱交代型铀矿可能存在的重要标志,热液演化比较完善,标志着Fe、Mg、U演化的各种脉体比较发育,矿化好。碱交代作用非常发育,分4个阶段,分别是:1)钾钠交代,2)区域性钾交代,3)中低温热液钠钙交代,4)矿化期钠交代;且具有一定分带性,近矿分带更为明显,具体分为绿泥石化强破碎钠交代岩带、碳酸盐化碎裂钠交代岩带、赤铁矿化碎裂钠交代岩带;形态上”面型”钠交代岩和”线型”钠交代岩两类,规模较大的”面型”钠交代岩控制富大矿体的产出。⑷铀成矿作用经历了龙首山基底及盖层形成阶段;祁连裂谷推挤、深部地壳热熔、大规模碱性花岗岩浆侵入阶段;岩浆晚期及期后碱交代热液作用,是铀矿形成阶段;构造运动抬升,上部盖层剥蚀,矿体局部出露,为后生改造阶段。隐伏热液爆破钠交代角砾岩型铀找矿模式指示了构造、岩性、蚀变、矿化的空间关系,根据构造叠加次序、岩体接触关系、蚀变带空间展布及物探成果,在研究区芨热液活动中心部位,对与马路沟断裂等导矿构造有关的热液爆破角砾岩进行探寻应该是该区找矿模式,可做为下一步找矿工作的突破口。⑸研究区铀矿控制因素主要为构造、岩性、热液蚀变(钠交代岩),在构造交叉、蚀变叠加部位是铀成矿的有利区段;优选靶区内有较大铀成矿潜力,比如新水井矿床矿体垂幅较大,在矿床东侧深部有第二富集带出现的可能;靶区内矿点、矿化点之间的联系密切,有发现新的铀矿床的成矿潜力。通过对红石泉、新水井、岌岭、革命沟铀矿床控矿因素的分析,结合物探、钻探等信息,在龙首山东南段优选出牛沟-马莲井伟晶状白岗岩型铀找矿靶区、绿草沟-玉石沟钠交代岩型铀找矿靶区和火石岭-小青阳钠交代岩型铀找矿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