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支架功能研究

来源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yche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课堂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提问是促进师生课堂互动、改善课堂教学最重要和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在外语教学领域,近年来教师提问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回顾前人的研究,笔者发现关于教师提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问类型及其分布、提问策略、教师反馈等方面,很少有研究从社会文化理论的视角探讨教师提问的支架功能和教师如何利用提问来指导学生语言学习。因此,基于社会文化理论,本研究采用课堂观察和访谈的方法,研究初中EFL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支架功能。研究问题如下:(1)在初中EFL课堂中,教师提问类型的分布情况如何?(2)在初中EFL课堂中,教师提问的支架功能分布情况如何?(3)在初中EFL课堂中,教师是如何利用提问来为学生搭建支架的?为了解决以上研究问题,本研究选取广州某中学的四名初中英语教师和他们所教班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观察了他们的20节课,每位教师5节课,每节课40分钟。对课堂活动进行了记录,并对课堂话语进行了录音。将录音转写成文本后,笔者采用孔文和李清华(2007)的分类标准对教师提问进行编码,并且采用Wood等人(1976)提出的引起兴趣、简化任务、维持既定目标、指出相关特点及差距、控制挫折感和做出示范的六种支架功能对教师提问的支架功能进行编码,并采用微观发生法对文本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首先,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在教师提问中占很大比重,其中前者占比较大,后者占比较少。与前人的研究相比,修辞类、理解核查类、管理类这三类问题的比重有所增加,而表达类问题的比重则有所下降。其次,在教师提问中,维持既定目标这一支架功能占比最大,其后简化任务、引起兴趣、指出相关特点及差距、做出示范、控制挫折感依次递减,可见在课堂中,师生互动是被教师严格控制的,教师在其中占主导地位;每种支架功能在各类提问中占比不同,教师在实现某种支架功能时对提问类型的选择具有倾向性。最后,教师通过适时地调整提问的类型和交际行动来为学生搭建支架。本研究通过大量例子来呈现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支架的。本研究对英语教学有重要启示。教师应注重课堂提问,并且要适时调整提问类型和交际行动为学生搭建支架,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搭建支架,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从他人调节过渡到自我调节,从而成功输出目标语。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理念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积极开展创新活动有助于企业保持竞争优势,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因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的基础,很大程度上能影响企业特定主体的创新决策,而目前有关股权结构与企业创新的研究中,对多个大股东的研究相对不足。在此背景下,研究多个大股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对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提升企
民族地区幼儿园有效整合社区资源渗透到幼儿园教育已成为目前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总趋势。大课程资源观是教育界不断出现的新名词,幼儿园有效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实现共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园教师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对社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系统的整合,让社区内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转化为幼儿园课程资源,使社区的基础设备符合幼儿园教育的需求,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从而丰富了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使幼儿
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建立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制度”写入教育规划纲要中。切实减轻学业负担,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进入一线教学课堂深入观察发现造成学生课业负担重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练习课的低效率与习题量不断加大之间的恶性循环。练习课教学与新授课不同,其趣味性少、重复性多、形式单一等特点导致课堂上教师除了对数学知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修身正己",选编的五篇课文分属于写人的记事散文、小说、议论说理文和文言文,从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角度呈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写人的记事散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记述叶圣陶生活中的小事,展现了他的君子之风;小说《驿路梨花》善于剪裁和加工情节,在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故事中,表现了善良朴实、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与公德之美;
期刊
基因增强技术是基因科技的衍生技术之一,指向人的生命的内在构造,涉及生命伦理背后的价值世界。探究基因增强技术的伦理规范问题及其困境,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引导基因科技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能促使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类改造自身的人性限度和价值边界。基因增强技术对生命的自然属性,自我的同一性,个体的尊严,个体与人类共同体的基本同构性等传统伦理问题构成了严重挑战。医学目的基因增强技术并不会实质性影响个体与人类共同体
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是我国积极推动的重要第三产业。但与其高速发展如影随形的,是行业中出现的大量负面事件,而在互联网媒体发达的时代,这些负面事件更是广泛传播、长期驻留,对整个行业特别是旅游景区造成了程度不一的不利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为景区的声誉管理提供具体思路,即为景区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防止景区各类经营主体由于短视化的经济目的而不顾景区的长远利益,同时提升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大力治理环境污染的大背景下,中国对重污染企业的环境规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尚需解决的问题。企业债务融资是企业获得资金进而实现企业正常运行的重要途径,对重污染企业的金融性债务融资进行限制是中国政府促使其转型升级的有效方式之一。环境规制加大了企业进行银行借款与债券融资等金融性债务融资的难度,为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重污染企业可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