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洋地黄毒苷具有治疗眼底黄斑变性;眼肌型、神经性和适应型等眼疲劳的功效。秦皮甲素能增强血管的封闭性,增加虹膜和睫状体中毛细血管的阻力。这两种成分的联合作用使视网膜的血流灌注得到改善从而很好的治疗眼部疾病。鉴于传统的眼用制剂角膜前接触时间短,且介于眼部特殊的生理屏障和独特的自我保护机制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差。本文设计研制了复方洋地黄叶提取物离子敏感型眼用原位凝胶,以期望能够克服普通滴眼液的缺点,展现离子敏感型眼用原位凝胶的优越性。同时期望本文能够为今后研究原位凝胶眼部递药系统提供可借鉴之处。方法:建立制剂主药洋地黄毒苷和秦皮甲素的含量测定方法。运用正交实验设计对洋地黄叶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从而获得符合要求的洋地黄叶总提取物。处方筛选与优化: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以结冷胶为离子敏感型眼用原位凝胶的基质。分别考察不同浓度的基质材料在室温25℃条件下的状态1(初相);在34℃条件下与人工泪液以40:7的比例混合后的状态2(在位相)。以粘度为指标,筛选合理处方。并考察pH值对原位凝胶粘度的影响,从而优化处方。对自制复方洋地黄叶提取物离子敏感型眼用原位凝胶进行质量研究。考察制剂的含量、pH、一般性状、眼部刺激性、稳定性和体外释放等各项指标。一般性状考察:考察制剂经过离心、冷冻、高温及灭菌处理后的性状、pH值及含量的变化情况。兔眼部刺激性试验:采用生理盐水作为参比制剂,以同体左右侧自身对照法试验,在一定时间内,分别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给药后对兔眼部刺激症状进行检查并记录,按照Draize眼部刺激性试验的评分标准,评价自制制剂对眼部是否有刺激性。稳定性实验:按照最优处方制备复方洋地黄叶提取物离子敏感型眼用原位凝胶。将自制凝胶分别进行强光照射试验与加速实验,测定凝胶性状、pH值、含量以考察制剂的稳定性。体外释放研究:采用透析袋法测定凝胶中药物的释放。以人工泪液作为释放介质,在规定的时间取样,考察药物的释放行为,并探讨药物释放机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释放度和含量测定考察。对自制复方洋地黄叶提取物离子敏感型眼用原位凝胶进行初步眼部实验研究。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左、右眼分别给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照组)和自制眼用原位凝胶(实验组)。考察药物在兔眼组织的分布及药物在兔眼内滞留时间。结果:按照正交设计进行了9组实验,以所得提取液中洋地黄毒苷的得率为指标,结合各因素的K值,K值越大,得率越大,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为A2B2C3,即加热回流的温度为80℃,加热回流的时间为60min,乙醇的浓度为90%。以粘度为指标,考察不同浓度的结冷胶在室温25℃条件下和在34℃条件下与人工泪液以40:7的比例混合后的状态;并结合pH对凝胶粘度的影响得出复方洋地黄叶提取物离子敏感型眼用原位凝胶的最佳处方基质浓度为0.5%,硼酸的浓度为0.1mol/l,自制制剂的pH值为5.34。制剂的质量研究表明制剂的含量、pH值均合格。自制眼用原位凝胶在贮存时为澄清透明的溶液,在生理条件下为一定强度的凝胶。制剂经离心、冷冻、高温、灭菌处理后均无变色、分层现象,制剂的性状、pH值及含量均无变化。兔眼刺激性试验结果:单次给药与多次给药均对兔眼无明显刺激。稳定性实验:强光照射试验与加速实验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体外释放研究:药物的各累积释放量经零级、一级方程、Higuchi模型拟合发现,其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动物实验表明:药物主要分布在角膜、玻璃体-晶状体及巩膜-睫状体中且与普通滴眼液相比眼内滞留时间明显延长。结论:自制复方洋地黄叶提取物离子敏感型眼用原位凝胶含量合格,稳定性好,无刺激性,pH值符合眼用制剂的要求,安全有效。体外释放完全。可明显延长角膜前接触时间从而延长药物在眼部的滞留时间,比普通滴眼液有更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