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清朝初年的“禁海”与“迁海”政策、康熙开海的目的以及康熙五十六年颁布的“南洋禁航令”.清初的“禁海”与“迁海”并非明朝海禁政策的翻版,而是为防范郑成功采取的战时措施;康熙开海主要是为满足国内对于银、铜等货币的需求,搞活商品流通,增加人民自我致富的手段;康熙帝之所以要颁布“南洋禁航令”,主要是因为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并非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然.第二部分写海关网络的建立、海关的税收制度和管理制度.第三部分记述康熙时中国与日本、东南亚及西欧各国的贸易状况.第四部分从流通格局由运河两岸向沿海地区的转移、农业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以及商品生产和流通形式的变化这三个方面,来论述海关网络的建立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总之,康熙时期海关网络的建立,加快了中国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进程,进而奠定了中国近代以海关为流通枢纽的市场体系.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选择的五个通商口岸正是康熙时的海关所在地.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并非给中国创建了一个新的市场体系,它们不过是利用了中国原有的市场体系来为自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