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土壤温湿度预测相关技术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uqifu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温湿度是地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变量。其中,土壤温度作为大气和陆地表面水热循环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农业、气候和环境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为提高农业产量或减缓全球变暖等方面提供了决策依据。同时,土壤湿度是连接陆地表面和大气之间循环过程的关键陆面变量,其时空变化对气象、气候和水文等方面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对水、能源和碳循环的认知,以及对极端气候的预测。因此,准确的土壤温湿度预测对地球科学等诸多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过去数十年中,研究者通常采用基于物理过程模型的方法对土壤温湿度进行预测,然而土壤性质的不确定、气象场输入数据的不准确、物理过程表达不完善和参数化方案误差等问题,导致该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硬件设备的不断更新,深度学习方法展现出较强的非线性学习能力,可基于数据驱动的方式模拟陆气交互模式,从而实现土壤温湿度的精准预测,因此受到地球科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同时,可作为基于物理过程模型方法的重要补充,为陆面变量预测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土壤温湿度预测任务,如何利用深度学习提高长时间序列中解释变量(模型的输入变量)的自相关性和不确定性、通过物理知识指导深度学习以及提高模型性能的鲁棒性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对土壤温湿度预测展开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气象站稀缺地区,相关气象数据不易获取,循环神经网络中长时间序列解释变量自相关性降低,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通道门控循环单元的土壤温度预测模型。该方法主要解决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序列解释变量的自相关性逐渐降低,导致模型无法准确建立土壤温度预测值与较长期解释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首先,利用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s,GRU)作为网络的基础模块,提取解释变量短期模式的特征;其次,为了避免较长期解释变量因信息传递引起的模型误差,通过逐渐减小每个GRU模型时间步长的方式定义多个辅助网络,捕获解释变量较长期模式的特征;最后,将不同通道捕获的不同时期土壤温度特征相融合,增强解释变量的自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相关气象信息不易获取时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温度预测任务的准确率。2.针对利用物理知识指导深度学习,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四元组损失函数的土壤温度预测模型。传统循环网络模型直接将解释变量作为输入,并采用均方误差等常用的损失函数训练模型,使预测模型无法有效提取土壤温度特征,导致预测结果不具备物理一致性。该方法将传统损失函数与土壤温度特征之间的距离度量学习相结合,并指导预测模型进行训练,使预测结果尽量符合一定的陆气交互模式。将土壤温度数据进行聚类,划分成不同区间并采用不同标签进行区分;通过拉近相同区间内土壤温度特征的距离,与推远不同区间土壤温度特征的距离,避免传统循环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不具备物理一致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处理多个解释变量的土壤温度预测任务中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3.针对基于深度学习预测土壤湿度,相比于土壤温度的预测,土壤湿度受土壤性质、降水和植被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具有更高的异质性,预测尺度增加导致未来信息不确定性增强,本文提出了基于编码器-解码器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土壤湿度预测模型。该方法的编码器将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作为基础网络,用于编码预测尺度内的特征,增强模型特征提取能力;通过解码未来信息,并使预测尺度内多个土壤湿度参与损失函数梯度的计算,改善未来信息不确定性带来的误差;将解释变量与解码器的解码信息结合,纠正编码器-解码器LSTM模型的计算偏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改善未来信息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土壤湿度的预测精度。4.针对预测SMAP(Soil Moisture Active and Passive,SMAP)产品的土壤湿度时,过少的数据总量易使深度学习模型出现欠拟合问题,本文提出了融合迁移学习的土壤湿度预测时空模型。该方法利用三维卷积层提取土壤湿度的空间特征,并利用LSTM模型提取其时间特征,改善传统深度学习模型的预测精度;采用迁移学习策略,并利用具有物理意义的ERA5-Land数据集土壤湿度指导深度学习模型的参数初始化,避免预测模型出现过拟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土壤湿度的时空特征,经过ERA5-Land数据集土壤湿度指导深度学习模型的参数初始化后,改善了深度学习模型预测SMAP土壤湿度的预测性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对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视网膜复位术后的黄斑区血流状况诊断作用。方法:纳入本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收治120例单眼进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患者,在本组患者术后6个月双眼进行OCTA扫描,对比分析健侧、患侧眼的眼部血流参数情况。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患侧眼BCVA相比健侧眼未见明显差异(P>0.05);患者术后6个月双眼眼压、眼轴长度对比均未
为研究边坡的物理力学参数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结合知不拉铜矿露天边坡工程实例,选取边坡高度(H)、黏结力(c)、内摩擦角(φ)、边坡角(α)及岩体容重(γ)5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极限平衡法中的简化Bishop法计算边坡的安全系数,将安全系数作为边坡稳定性的评判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正交极差分析,最终得出该方法下各因素的敏感性大小。结果表明:影响知不拉铜矿区露采边坡稳定性因素的主次为:边坡高度>
高速公路建设涉及大量边坡工程,边坡工程变形量大、施工难度高,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导致投资增加、工期延误,甚至引起灾害后果,确保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是提高高速公路整体质量、可用性的重要前提。基于此,分析了高速公路边坡稳定的重要性,讲解了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高速公路边坡的加固措施,旨在提高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确保安全通行。
<正>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为了真正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教学效果,各个地方都做出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而一些农村地区,面对学生放学后无人看管、无人辅导的现状,具有针对性地提供了课后服务,使学生能在课后服务工作中获得良好的引导,实现课余时间的科学利用。本文基于一些地区、一些学校对课后服务工作的内涵及意义的认知不足,进行了课后服务工作的进一步探究,并对具体的小学数学课后服务实践进行了有效的优
期刊
目的 了解浙江省湖州市HIV-1亚型和分子传播特征,为HIV疫情流行趋势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408例2019年7月—2021年6月新诊断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以下简称HIV/AIDS)开展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先后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pol区基因,再进行基因测序,通过MEGA6.0软件构建Neighbor-Joining系统进化树,得到初步亚型分析结果,利用
目的 分析四川地区初治HIV/AIDS患者的HIV基因亚型分布特点和传播性耐药现状。方法 纳入四川地区住院且无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药物暴露史的成年HIV/AIDS患者,采用In-house测序法进行HIV基因测序,系统进化树判定HIV基因亚型,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在线比对耐药突变位点并确定是否存在耐药及耐药种类、耐药水平。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120例患者,采集120份血液样本。8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粮食安全放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围绕粮食安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保障粮食安全、怎样保障粮食安全等重大问题,为新时代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新时代保障粮食安全,要在统筹“两个大局”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国家粮食安全形势,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要准确把握粮食安全与国家安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关系国家经济大账本、国家安全大战略。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路径有:守好红线、底线、安全线,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主要装中国粮;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目的 了解中国未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HIV感染者近3年的原发耐药情况。方法 在CNKI、万方、VIP、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系统地检索2018年1月1日—2021年9月30日期间发表的中国未经ART的HIV感染者耐药情况的相关文献,应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7篇,患者原发整体耐药率、原发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率、原发非核苷类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