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复发胃肠道间质瘤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研究(附142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uyadong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回顾分析转移复发胃肠道间质瘤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为其理论和临床提供提供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复发转移的胃肠道间质瘤142例的资料。通过电话随访,门诊记录等进行随访。分析胃肠道间质瘤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肿瘤直径大小、核分裂像数、初次手术后危险度分级、复发与转移及转移部位、转移复发后治疗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限乘法计算生存率。使用Log-rank检验影响生存的单因素进行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向前逐步方法-似然比)对其进行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统计学显著有意义的因素进行COX分析。所有数据处理结果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统计结果1.12003年6月至2013年6月10年间在我院经手术或免疫组化病理证实的转移复发GIST共142例。其中初次行手术139例,未行手术的3例。1.2性别:142例转移复发GIST患者中男性85例,女性57例。男女比例:1.491:1.复发转移的男性多于女性。1.3年龄:该研究中年龄范围23-84岁,中位年龄为55.6岁,小于55岁的66例,大于等于55岁的76例。1.4家族史与肿瘤史:统计分析患者有相关家族史的2例,肿瘤史的11例。1.5临床表现:初发与转移复发后GIST都无明显临床特异性,都包括腹部不适,腹痛腹胀,腹部肿块,呕血,黑便,贫血等。2初次诊治及复发转移后基本情况2.1转移复发GIST的原发部位统计分析原发部位位于胃:42例(29.58%),小肠52例(36.62%),结直肠:4例(4.22%),胃肠道外:42例(29.58%)。2.2转移复发GIST初发时的病理情况2.2.1肿瘤直径大小:统计分析首次确诊GIST时肿瘤的直径:<5cm:8例(5.63%),介于5cm-10cm:58例(40.85%),大于10cm:76例(53.52%)。2.2.2核分裂像数:经病理诊断小于5/50HPF:27例(19.01%),介于5-10/50HPF:66例(46.48%),大于10/50HPF:49例(34.51%)。2.2.3免疫组化与基因检测免疫组化中CD117:135例阳性,CD34:131例阳性,DOG-1检测43例,均为阳性(包括7例CD117阴性的患者),阳性率分别为:95.07%,92.25%,100%。10例患者做有基因检测,其中9例为c-kit11外显子突变,2例c-kit外显子9突变,1例患者两者突变都有。2.3对139例初发时行手术患者依据NIH分级:极低度0例,低危险度3例,中度危险度6例,高度危险度130例。依据Fletcher分级:极低度0例,低危险度3例,中度危险度17例,高度危险度119例。2.4转移复发肿瘤复发转移的部位:统计分析本资料中依据CT等影像学检查可分为局部复发34例与远处转移108例,其中局部复发位于胃4例,小肠13例,结直肠3例,胃肠道外13例:转移依部位不同分为仅肝脏56例,仅腹盆腔32例(包括腹膜7例,腹腔脏器21例,盆腔4例),肝脏合并腹盆腔16例以及其他4例(含骨转移1例,颈部1例,纵膈1例,颈部合并脑转移1例)。3初诊及转移复发后的治疗情况3.1初诊时治疗:手术治疗120例(84.51%),靶向药物治疗2例(1.41%),手术联合靶向治疗19例(13.38%),观察的1例(0.70%).3.2复发转移后治疗.单纯口服靶向药物格列卫76例(53.52%),单纯手术3例(2.11%),手术联合靶向药物格列卫治疗16例(11.27%),观察47例(33.10%)。4预后随访:4.1本组随访时间:截止到2013年12月,随访时间6-126月。随访率100%。4.2复发转移后治疗随访患者中因病情进展而死亡44例。其中92例患者服用格列卫,包括进展(含死亡)的10例,稳定(SD)22例,缓解(包括部分缓解(CR)和完全缓解(DR))60例,客观有效率(CR+DR)65.22%,总获益率89.13%。4.3无瘤生存期(PFS):无瘤生存期0-91月,中位无瘤生存期:11.61月,平均19.20月。1,3,5,7,10年无瘤生存率(PFS)分别是45.8%,18.3%,2.8%,1.4%,0.00%。4.4生存期:总生存时间(OS):生存时间从1-149月,平均生存时间为:57.16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8月,1,3生存率分别为:89.3%,66.9%,,5,7,10年生存率均为53.8%。本组病人1-3-5-7-10年实际生存概率分别为65.35%,64.04%,52.17%,52.38%,75%。5生存分析5.1单因素分析年龄(χ2=0.106,P=0.745)、性别(χ2=1.170,P=0.279)、初次手术危险度分级对于转移复发间质瘤预后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原发部位(χ2=11.888,P=0.008)位于小肠患者预后最好,胃、结直肠次之,胃肠道外的最差。肿瘤直径越小,预后生存越好(χ2=8.492、P=0.014)。核分裂像数越少预后越好(χ2=7.026、P=0.030)。复发、转移(χ2=3.874、P=0.049),单纯复发患者预后生存率较转移的要好。转移部位(χ2=5.330、P=0.021),单纯肝脏转移患者预后较好。转移复发后不同治疗中手术联合靶向药物伊马替尼治疗效果最好(χ2=62.471、P=0.000)。5.2多因素分析:核分裂数、转移复发后的治疗是影响转移复发间质瘤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1本组男女比例:1.491:1。男性约为女性的1.5倍,转移复发年龄范围23-84岁,中位年龄55.6岁,以50-59年龄段较多。2本组研究转移复发GIST的原发部位从多到少依次在小肠、胃、胃肠道外和结直肠,远处转移部位最常见的为肝脏与腹腔。3无瘤生存期0-91月,中位无瘤生存期:11.61月,平均19.20月。1,3,5,7,10年无瘤生存率(PFS)分别是45.8%,18.3%,2.8%,1.4%,0.00%4总生存时间(OS):生存时间从1-149月,平均生存时间为:57.16月,中位生存时间为:48月,1,3生存率分别为:89.3%,66.9%,,5,7,10年生存率均为53.8%。本组病人1-3-5-7-10年实际生存概率分别为65.35%,64.04%,52.17%,52.38%,75%。592例服用靶向药物伊马替尼,客观有效率(CR+DR)65.22%,总获益率89.13%。6肿瘤直径越小、肿瘤原发部位位于小肠、核分裂像数越少、局部复发,单纯肝脏转移及转移复发后手术联合靶向药物伊马替尼治疗者预后较好。年龄、性别、初次手术后危险度分级、CD117、CD34对转移复发间质瘤的总生存预后无影响。7核分裂数及转移复发后的不同治疗是影响转移复发间质瘤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8手术联合靶向药物的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转移复发间质瘤的最佳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不孕症(infertility)指有生育要求的夫妇,规律性生活,未避孕一年未孕[1]。WHO预测,不孕将成为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三大疾病[2]。正常妊娠的维持经历了卵巢排卵、精卵
本文对阜新市社会经济、水资源状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利用BP神经网络算法以及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的多目标优化配置函数,建立了阜新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提出了多种发
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科学发展、人才培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科学分析、探究成因是学风建设的关键。高校必须从协调管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机制、探索创新
目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微创技术,即通过向病椎注入骨水泥来缓解疼痛症状并加强椎体强度。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主要并发症是骨水泥渗漏和肺栓塞,它可以引起致命性后果,而就当前的
<正>Inconel625合金是一种固溶强化型耐蚀变形高温合金,广泛用于石油化工、造船和核电工业。该合金的Cr、Mo、Nb含量高,固溶强化作用强烈,热加工成形具有一定难度。初始组织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河北省石家庄地区中学生的早期问题行为现状,探讨分析影响中学生早期问题行为的因素,为减少中学生早期问题行为的发生提供可靠、科学的依据并为阻止违法犯罪
目的探讨结石CT值在输尿管结石成分定性诊断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9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其中小结石(直径<10 mm) 107例,大结石(直径≥10 m
本论文重新定义了石油峰值:石油峰值并非石油耗竭,而是经济性可采石油产量增长率降至0(或趋于0),峰值产量后产量下滑,高油价将成为常态。对全球传统大油田产量、石油成本、储量与产
为实现氨氮氧化速率的提高,以污水处理厂A~2/O工艺回流污泥为菌源,利用细菌发酵罐,通过间歇运行方式实现了硝化细菌菌群的筛选和富集。实验中通过调节系统pH值考察不同游离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