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代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导致了久坐少动、精神紧张的生活状态。高密度城市建设造成公共绿地匮乏,进一步减少了人们接触自然环境、进行户外活动的机会,对居民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何完善城市公共绿地系统,增强绿地建成环境对人群健康行为的引导作用,是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及环境心理学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在从“增量发展”向“存量优化”转型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高密度城市建成区内难以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78144、51678127、5197814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导致了久坐少动、精神紧张的生活状态。高密度城市建设造成公共绿地匮乏,进一步减少了人们接触自然环境、进行户外活动的机会,对居民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何完善城市公共绿地系统,增强绿地建成环境对人群健康行为的引导作用,是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及环境心理学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在从“增量发展”向“存量优化”转型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高密度城市建成区内难以兴建大型公园,小型公共绿地的重要性也就日益凸显,它能够灵活融入城市间隙空间为人们提供日常的活动场所。近年来,我国诸多城市小型公共绿地建设已得到有序开展,但国内外针对小尺度绿地空间的相关理论研究仍显不足。基于此,本文以南京老城内的35个小型公共绿地为研究样本,对具有健康行为导向的小型公共绿地建成环境要素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设计优化策略。首先,论文通过理论模型的建立,明确小型公共绿地建成环境能够吸引人们接触自然环境、开展健康活动,从而促进人群健康的提升,并将上述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活动统称为健康行为。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小型公共绿地建成环境要素为影响要素,以场地内人群的健康行为为外在表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建成环境要素包括宏观区位布局和中微观功能空间范畴内的14项指标,健康行为包括综合和各类型、各时段、各人群健康行为等14项指标。其次,在实证研究中采用实地观察勘测和ArcGIS分析等方法收集各样本的原始数据,对南京老城内小型公共绿地建成环境和健康行为的各项评价指标展开量化分析,进而总结归纳其现状特征。第三,采用岭回归分析法建立回归模型,以小型公共绿地建成环境要素为自变量,以健康行为各项指标为因变量,分析两者的内在相关性,获取各建成环境要素在多个模型中的影响系数,并根据其影响的全面性、正负效应以及强弱程度进行分级分类。模型结果显示,区位布局、空间配置、环境界面和功能设施等各层面内的建成环境要素对人群健康行为产生的影响效用差异明显。其中,功能设施配套完善的小型公共绿地对健康行为的促进效用最为显著,合理的空间配置和环境界面形态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正向效用,区位布局的影响作用则相对较低。最后,从上述四个层面提出基于健康行为导向的小型公共绿地建成环境分级优化策略,并提出促进不同类型、时段和人群健康行为的针对性策略。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对未来的深化和发展做出进一步展望。正文约75,000字,图44例,表59例。
其他文献
光固化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独特的快速成型技术,拥有打印精度高,成型速度快等特点。因此,逐步成为了先进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航空、电子等重要领域。微流控芯片将几微米到几百微米的流道单元集成到很小的芯片上,并对芯片上流体完成取样、混合、检测等操作,成为快速准确完成各种分析的新兴技术。将光固化3D打印技术与微流控芯片技术相结合,成为两者共同的发展方向。虽然3D打印技术应用于微流控芯片
BIM技术在国内迅速发展,尤其在医疗建筑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不仅在医疗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维管理阶段节省人力物资和时间成本,更对医疗建筑未来的发展给予有力的支持,提供了革新性设想的构建平台。因此探讨BIM技术在医疗建筑领域的应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林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病房空间,对BIM技术在医疗空间中的优化和应用进行研究。文章分为五个章节,在第一章中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内容和方法,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更长远的要求,为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正式发布,为我国在新阶段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方向指引。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不断推进,铁路客运站建造与改造项目不断增长。铁路客运站含有高大空间,建筑面积大、功能复杂、使用者数量多目的广,导致其在绿色建筑设计方面具有难点和特殊性。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绿色客运站评价体系,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具有高吸光系数、强激子结合能、低陷阱态密度和俄歇复合率等优良特性,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激光器、探测器等光电领域具有不可估量的应用前景。除此之外,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合成制备方法简便,易操作,可以在不同基底上生长制备。室温下条件下,通过溶液方法便可以制备量子点、纳米线/片、微米线/片/块、毫米甚至厘米量级的大尺寸单晶、薄膜等结构形貌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通过改变材料卤素组
随着京沪高铁的成功建设与运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新型列车和新型无砟轨道结构系统相继被研发出来。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地理条件复杂,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运营期间,部分线路段无砟轨道结构在列车荷载与自然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出现了混凝土劣化现象。针对无砟轨道结构混凝土劣化,现有修复方法多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或树脂聚合物,且多以混凝土裂缝修复为主,对表层混凝土快速强化修复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
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日益深入,资本与乡村的关系也越发紧密。在乡村振兴的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政府与市场不断发力,资本裹挟着巨大的能量投入乡村,引发了新一轮乡建热潮。原本较为内敛的乡村在面对资本潮流时,可触摸到短期利益,却对长久的未来难以辨清,规划实践也因之进退失据,难以实现乡村的长效可持续发展。究其根源是政府及乡村自身对资本的本质认识不够清晰。理性观察资本在乡村的行为及其产生的空间效应,从
本论文源于对现代江南地区兴起的中国传统风格式建筑发展的思考与梳理,由于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建造体系的不同,本文选取具有中国传统韵味的外檐构件为研究目标,基于对传统外檐构件的提炼与再分析,提出“要素变量”与“构图变量”两个传统建筑的特征因子,再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理论重新讨论两个变量的逻辑关系与影响机制。论文采用从“形式——类型”到“类型——建造”的研究主线,从“形”到“型”研究现代中式建筑外檐构件的表征
伴随着我国内涵式发展目标的不断明确,我国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大学校园作为新型教育方式的承载地以及师生日常生活的发生地,其设计质量与舒适程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使用状况。然而,当前大学校园户外空间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部分校园户外空间的建设目标与学生真实行为活动状况之间存在差距、户外空间的舒适性尤其是热舒适性考虑不足等。本文聚焦南京地区的大学校园户外空间,总结各层级户外空间的典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