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量优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fy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廉价的、具有感知能力和通信能力的嵌入式节点构成的以数据为中心的无线网络,能广泛应用于军事侦查、医学研究、灾害预防、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传感器节点通常采用电池供电,一旦能量耗尽则宣布节点死亡,会严重影响网络拓扑结构,缩短网络寿命,降低网络服务质量。因此提高能量使用率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提高能量利用率的角度研究和改进路由协议,通过优化分簇效果,提高负载均衡性等途径,降低网络能耗,延长网络寿命。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1)本文通过研究网络的分簇效果对网络能耗的影响,在分簇较为理想的HEED(A Hybrid Energy-Efficient Distributed clustering approach)路由算法的基础上,深入研究该算法存在的收敛速度慢和“孤儿节点”问题,提出一种均匀分簇的HEED-CHOP(Hybrid Energy Efficient Distributed-Cluster Head Optimize Protocol)协议。通过改进初始概率的计算方法,提高算法收敛速度;引入一种间接入簇的策略,使“孤儿节点”加入相邻的簇头,避免额外簇头的产生。HEED-CHOP算法在网络分簇阶段,从降低簇内通信能耗、减少控制报文开销两方面提高能量的有效性。(2)本文从负载均衡的角度出发,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数据通信阶段易出现的“漏斗效应”和“热点”问题,提出一种簇间通信协议ICLE(Inter-Cluster LoadEven)。该协议引入了负载均衡树的思想,引导数据流均衡分布于网络;同时采用一种轮换转发策略,能有效的降低下游节点数据转发的压力。ICLE能达到全网范围内的负载均衡目的,提高能量的有效性。本文采用MATLAB仿真工具分别对HEED-CHOP和ICLE分别进行仿真验证。实验结果表明:HEED-CHOP能明显优化分簇质量并提高分簇效率,消除“孤儿节点”产生的无意义的簇头;ICLE簇间协议能够均衡网络负载,延长网络寿命。本文在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有效性研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讨,为下一步的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视觉跟踪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一个重要的基础研究课题,在人机交互、智能监控和自动驾驶等方面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视觉跟踪任务中被跟踪目标的不确定性和场景的复杂多变
人脸识别技术作为生物特征识别的关键技术之一,其研究内容一直是计算机视觉的热点问题。怎样去分析与处理人类的脸部图片,并从中提取有效的特征信息,近年来成为模式识别、智
虚拟技术是指人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对烦琐的数据进行的可视化操作方式。与传统技术相比,虚拟技术具有强大的优势,它不只是在娱乐、视听艺术、教育、医疗等领域迅速发展,同时在
为适应区域电网对机组负荷的需求,超临界机组经常处于深度变负荷工况运行,其非线性、大时滞、多参数、强耦合等特点,使机组的控制品质变差,往往不能同时满足机组负荷与主蒸汽压力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MSLM),特别是具有双次级结构的PMSLM凭借其高速度、高精确度、大推力、零法向吸力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到超精密机床的伺服系统,推动了生产制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受到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然而,由齿槽效应和边端效应所引起的定位力是影响超精密机床定位精度及运动精度的重要因素,定位力的存在制约了PMSLM的发展。因此,本文将双次级结构的PMSLM作为研究对象,从电机的
农药作为一种能够有效保障农林牧业生产的杀虫剂,在提高作物产量及防治病虫害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其在农产品中的残留却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为确保农药不通过蔬菜、水果等食用途径进入人体循环,对其残留的有效检测迫在眉睫。本研究以光作为传感介质,从生物传感表面等离子体传感检测(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ensor,SPR)和酶抑制光谱吸收特性两个方面探索研究更简单便携且能够
图像分割是图像处理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和难点之一,是图像分析、识别前的重要环节,其应用领域有很多,如在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场景理解应用中就起着重要的作用。图像处理的相关研究
智能家居的概念很早就被提出,但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及其高成本,一直无法完全实现。近年来,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使融合了自动化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
在全球导航系统蓬勃发展的今天,各国相继发展属于自己国家的,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导航系统,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应运而生。而如何在众多导航系统保持自身系统的不可干扰性,并尽
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是水泥窑提高生产效益、节约能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分散控制系统及各种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水泥窑开始余热发电项目,并将分散控制系统应用到水泥窑余热发电中,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由于余热锅炉汽包水位有多变量、非线性和强耦合等特点,使得余热锅炉汽包水位的控制成为余热发电控制的难点。传统PID控制的控制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对汽包水位控制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