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麻醉药物引起大脑神经活动和血流动力学活动的变化,由于成人和儿童的脑发育程度存在差异,因此麻醉药物会对不同年龄段的大脑产生不同的影响。目前不同年龄麻醉下神经活动和血流动力学活动的变化尚未明确。分析神经血管耦合是理解药物作用于大脑机制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以临床获取的数据为基础,对不同年龄段麻醉下神经血管耦合进行研究。首先,利用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和功能近红外光谱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麻醉药物引起大脑神经活动和血流动力学活动的变化,由于成人和儿童的脑发育程度存在差异,因此麻醉药物会对不同年龄段的大脑产生不同的影响。目前不同年龄麻醉下神经活动和血流动力学活动的变化尚未明确。分析神经血管耦合是理解药物作用于大脑机制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以临床获取的数据为基础,对不同年龄段麻醉下神经血管耦合进行研究。首先,利用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和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unctional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系统同步采集儿童(6-12岁)和成人(18-60岁)两个年龄段的神经活动和血流动力学活动数据。对原始EEG数据进行了去除工频干扰、肌电干扰、眼电干扰等预处理。基于修正的比尔朗伯定律将原始fNIRS信号转化为相对含氧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Δ[Hb O])与脱氧血红蛋白(deoxy-hemoglobin,Δ[Hb])信号,并对其进行去除运动噪声、低通滤波等预处理。针对神经活动,从线性角度,采用多锥度算法对EEG信号进行功率谱和时频谱分析;从非线性角度,计算两个年龄段在清醒、麻醉、恢复三个状态的排序熵(permutation entropy,PE)。并对各频段能量(SO(0.1-1Hz),δ(1-4Hz),θ(4-8Hz),α(8-13Hz),β(13-30Hz),γ(30-45Hz)和PE进行年龄依赖性分析。针对血流动力学活动,采用希尔伯特变换计算Δ[Hb]和Δ[Hb O]之间的相位差(phase of oxygenation and deoxygenation hemoglobin,hpod)指数,并对Δ[Hb]、Δ[Hb O]及hpod指数进行年龄依赖性分析。结果表明,PE对成人和儿童均有很好的状态辨别能力,且在清醒和麻醉状态没有年龄依赖性;Δ[Hb]对成人和儿童的状态区分能力良好且只在麻醉状态有年龄依赖性。其次,从振荡同步的角度,本文提出采用小波相干性(wavelet coherence,WTC)分析和基于相位锁、shannon熵、条件概率的相位同步(phase synchronization,PS)分析方法量化不同年龄段麻醉下神经血管耦合强度的变化。神经活动指标选取各频段能量和PE,血流动力学活动指标选取Δ[Hb]和Δ[Hb O]。对清醒、麻醉、恢复三个状态的相干性和相位同步指数进行年龄依赖性分析。结果表明,儿童和成人意识丧失后神经活动指标与血流动力学活动指标的相干性均降低,意识恢复后回到清醒状态。清醒期的相位同步指数(PSPLV、PSSE、PSCP)在儿童和成人之间有显著差异,且成人的PSPLV高于儿童,这说明了儿童和成人的脑发育程度不同。PSPLV(ΔHb-Gamma,ΔHb O-Gamma)、PSCP(ΔHb O-Theta、ΔHb O-Alpha、ΔHb O-Beta)在麻醉期儿童和成人有显著差异。麻醉引起成人PSPLV(ΔHb O-各频段能量、PE)升高,PSSE(ΔHb O-各频段能量、PE)降低,引起儿童PSCP(ΔHb-PE、ΔHb-SO、ΔHb-Delta、ΔHb-Theta)降低。这些结果说明,麻醉和年龄是影响神经血管耦合强度的重要因素。最后,基于因果分析方法,本文对神经活动和血流动力学活动的驱动关系进行分析。采用基于二元自回归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分析和基于无模型的符号转移熵方法量化不同年龄段麻醉下不同方向的神经血管耦合强度的变化。神经活动指标选取各频段能量和PE,血流动力学活动指标选取Δ[Hb]和Δ[Hb O]。对清醒、麻醉、恢复三个状态的格兰杰因果和符号转移熵进行年龄依赖性分析。本研究发现,儿童和成人意识丧失后,神经驱动和血流动力学驱动的能力均下降、低频段(0.1-4Hz)能量与Δ[Hb]的符号转移熵增加。意识恢复后,低频段(0.1-4Hz)能量与Δ[Hb]的符号转移熵减少。每个状态内儿童和成人的低频段Δ[Hb]之间的符号转移熵在年龄间是有显著性差异的(P<0.05)。以上结果显示神经血管耦合强度和方向与意识的有无有关,且具有一定的年龄依赖性。总之,麻醉下神经活动、血流动力学活动及两者的耦合关系均具有年龄依赖性,对神经活动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结合优化对建立年龄依赖的生物标志物,提高监测麻醉深度的精度有帮助。
其他文献
火灾是影响全球众多植物群落结构和分布的重要生态因子。近年来,林火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急剧增加,北京延庆、四川凉山、山西五台山等陆续发生的森林火灾都带来重大损失,而其中树冠火生长蔓延的强度和损失都是最大的。针对现有树冠火研究多偏重于火焰蔓延的数值模拟以及简单可视化,本文提出一种树冠火生长蔓延的实时仿真算法。首先,本文采用基于粒子系统的方法结合N-S方程进行火焰模型的构建。采用Helmholtz-Hodg
头发仿真模拟可应用于游戏动画、电影电视、虚拟仿真等一系列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如何对头发进行发丝建模及造型控制、头发的运动及碰撞如何处理以及如何更好地展示头发在自然光以及人造光照射下的视觉效果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本文重点对这三部分进行研究和讨论。首先,针对头部模型的建模问题,本文采用Maya2018建模软件对头部模型进行绘制,并对头部模型的顶点、网格线及面进行调整,从而解
随着近几年万物互联业务的高速发展,数据流量业务的指数式增长,频谱资源匮乏现象日益严重。频谱资源的二次利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频谱资源短缺的现象,提高频谱利用率。LTE-V2V通信网络不仅能实现V2V链路共享蜂窝用户的频谱资源,还能降低信息传输时延以及小区基站负载压力。但是,LTE-V2V通信网络在实现V2V链路复用蜂窝用户频谱资源的同时,蜂窝用户和V2V链路之间还会产生共道干扰,当共道干扰严重时将
火灾作为一种发生频率较高的多发性灾难,有着蔓延速度快、破坏性强的特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及时检测到火情并进行预警,给疏散救援争取宝贵时间,对火灾的防治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目标检测技术发展迅速。与传统的基于传感器的火灾监测技术不同,基于机器视觉的火灾监测技术需要使用的设备更加简单,检测精度更高,实时性更强,更加不容易受到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设备的接入数量快速增长,导致无线网络资源短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术界将能量收集视为一种解决能量供给问题的有潜力的方案。无线携能通信技术为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息传输和能量收集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证。将无线携能通信技术用于协作中继网络,增加了通信覆盖范围的同时,也延长了中继的电池寿命。但是,两者的结合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能量收集和速率传输的权衡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多变量耦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虚拟康复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运动康复疗法,并被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广泛接受。然而现有的虚拟康复方法在人机交互方面存在自然性差,训练过程不友好的问题,降低了患者的康复体验,导致很多患者难以得到最佳的康复治疗效果。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面向虚拟康复姿势识别算法,并开发了相应的训练系统,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设计了能满足患者多种康复需求的基于上下肢和躯干局部姿势组合的康复姿势集合
软件缺陷预测技术在软件生命周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能够准确的捕捉到缺陷及其具体数目,定位到软件缺陷所在的具体模块有利于提高软件质量;保证软件的性能;节约软件测试成本。然而,具有缺陷的模块只占有很小的比重,导致在训练模型的过程中缺陷样本很难被捕捉,高维度的冗余特征也会影响最终的分类精度。此外,刚刚开发完毕的软件在各方面数据都不完善,特别是样本的标记情况,样本数量不足以建立精确的预测模型。因此,本文就上
近年来,随着微服务架构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使软件能快速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重要问题包括微服务的划分和划分的度量,一个优良的微服务划分方案能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和降低系统重构风险。目前对微服务划分原则和划分方法的研究已经基本成熟,但是对怎样的划分方案是一个合理的划分方案还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就当前问题,以度量微服务划分方案的好坏为目标,提出了微服务划分方案的度量方法
近几年老龄人口比例快速提升,对老龄群体的看护服务问题日益凸显。家庭养老是我国现有的主要养老模式,室内意外跌倒是影响老人健康的重要因素,对于室内老年人跌倒事件的检测,有利于迅速地对老人实施救护,减轻跌倒造成的二次伤害。本文对于室内情境下的跌倒事件进行分析,基于人物交互原理设计了一种室内跌倒检测算法,以解决跌倒检测中因忽略场景信息导致的漏检和误检等问题。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现有算法对室内目标
伴随大量能源密集型与计算密集型应用程序的涌现,低延时与低能耗的任务处理需求对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提出了严峻挑战。论文兼顾用户响应性能及系统节能水平,在MEC端引入周期休眠模式与半周期休眠模式,融合虚拟机分簇技术,研究MEC任务卸载策略及系统性能。首先,为了提高系统的节能水平,提出一种融合虚拟机分簇与周期休眠的MEC任务卸载策略。在休眠定时器的控制下,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