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公共性的建构:上海城市公共艺术史论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22次 | 上传用户:laiwuy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上海城市公共艺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城市公共艺术之公共性的历史性建构问题。城市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并非是个一成不变的抽象概念,其具体内涵始终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历史性建构和生成过程之中。论文按照“近代开埠的初创期——建国十七年重建期——‘文革’十年动乱——新时期的繁荣发展期”的历史发展序列,在对上海城市公共艺术进行基本历史梳理和各期主要作品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上海的城市公共艺术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的公共性功能和公共意义指向,以及各方力量和社会公众群体在围绕作品展开的公共交流和对话中传达出来的公共性讯息与表达的价值诉求等问题。以探求社会文化语境的历史变迁中,上海的城市公共艺术在具体的公共性内涵上发生了哪些变化,公共性的建构过程又受到哪些群体、社会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本文主要由绪论、作为主体的四章和结论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在对城市公共艺术的研究缘起和研究现状进行基本介绍的同时,对城市公共艺术当中的公共性和公共交流功能等基本概念加以简要的理论梳理,并说明本研究的问题侧重点、研究对象、叙述框架。第一章分别论述上海近代开埠以后由殖民者、中国人建造的公共纪念碑和雕塑各自传达了哪些政治讯息和价值观念,以及它们具有何种公共性内涵和功能。第二章通过对建国十七年在上海城市公共空间中建造和设立的公共纪念碑雕塑的分析研究,探讨这个时期上海城市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功能和公共性内涵问题。第三章结合“文革”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意识形态语境对十年间上海建造的毛泽东塑像、塑造“工农兵”和英雄人物形象的雕塑进行公共性的解读,并探讨特定的政治意识形态是如何建构和赋予这一时期公共艺术公共特性的。第四章涉及的主要是新时期以来的上海城市公共艺术的公共性问题,通过对不同空间区域中的作品分析,说明在城市空间区域化和城市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公共艺术的公共性体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向。结论部分,根据前面章节的分析论述得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是一个受历史变迁影响,且始终处于一种历史性建构过程中的变化的概念。而且,无论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内涵怎样变化,它都始终以艺术的方式介入到了社会“公共领域”——无论是政治公共领域,还是公共生活领域——当中,并作为一种社会群体在“公共领域”中进行自我表达和表现的媒介,与社会现实保持着密切的互动,从而才实现了其公共性的价值,发挥了社会认同和社会整合的公共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传统手术、改良器械配合激光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10月~2017年11月在本医院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92例)当做分析的对象,遵入院
主要对毛细管电泳在手性拆分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比较了用于毛细管电泳的不同手性拆分剂,显示出毛细管电泳是用于手性拆分的一种高效、快速、简便的分离手段。
整个 90年代 ,在“新经济”带动下美国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启示是 :发展类似NASDAQ的证券市场 ,为高科技企业的生成与发展提供持续的融资渠道。但是 ,在中国转型时期给定的约
<正>3近年来中俄木材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1盲目进口俄罗斯木材因为俄罗斯木材价格相当低,而且中国国内市场的木材需求量大,所以众多商家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纷纷从俄罗
本文对16世纪以来莫斯科城市建设活动的几个基本发展阶段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十月革命后莫斯科的城市规划思想、前苏联解体后新的城市规划理念、各历史阶段的特
该文以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为出发点,研究分析导致人寿保险基层公司经营效益下降的四个原因,综合提出了加强基层寿险公司财务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的八条建议和四条具体措施,既有对
安徽是我国茶叶出口重点省份,近年来,安徽茶叶出口额和出口数量均呈现递增趋势,出口价格也不断上升。但安徽茶叶出口也存在一些问题:品牌知名度不是很高,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
新城建设是上海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总结国外新城建设发展历程,研究东京新城规划建设经验,为上海新城规划与建设提供多角度分析和建议。
《莫斯科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5年)》以构建有利于人类生命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环境空间为主题,旨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优越的社会城市空间保障。其规划指导思想包括:生态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中国对俄罗斯木材(主要指原木,下同)存在较大市场需求。2012年俄罗斯木材与新西兰木材的边际效用不均衡,结果直接反映在双方与中国木材交易价格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