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4%。在我国,每年将近有50万的新发肺癌患者,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80%。目前肺癌治疗的结果不尽人意,所有确诊肺癌的病例的5年生存率仅为15%左右。在肺癌病人中,其中三分之二病例被确诊时已经是晚期阶段肺癌。因此,早期诊断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目前,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寻找肺癌相关基因及其标志物,用于肿瘤的早期发现、监测、预后的判断,确定复发和转移的风险,甚至作为靶向治疗的标靶,已逐渐成为医学热点。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excision repair,NER)是一个主要的DNA修复过程,能修复包括紫外线(UV)和多种化学物质导致的DNA损伤。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为NER基因的一种。近年来,在许多相关的研究中发现,ERCC1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同样有密切的联系。在人类许多恶性肿瘤细胞中,包括头颈部鳞癌、食道癌、膀胱癌、子宫颈癌,ERCC1的浓度增加会增加肿瘤细胞对铂类药物的耐药性,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目的:本研究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石蜡包埋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蛋白(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1,ERCC1)与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关系,并观察这些指标与患者生存的关系。试验方法:收集浙江省肿瘤医院2006年5月—2007年8月期间经病理组织学诊断的晚期NSCLC患者(包括术后复发或不能手术)的病理标本共42例,其中大细胞肺癌4例,鳞癌19例,腺癌19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CC1的表达。统计:数据统计方法SPSS11.0软件作统计处理。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期的差别。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42例病理组织中24例患者ERCC1表达阴性,中位生存时间44.5个月,18例患者ERCC1表达阳性,中位生存时间27.5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78)。ERCC1阳性组1年生存率为27.8(5/18),70.8(17/2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6)。结论术后接受铂类联合化疗的肿瘤病人受益率与ERCC1的表达密切相关。术后辅助铂类联合化疗能延长ERCC1表达阴性的患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