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近年来经济稳健增长,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民众的投资理财意识逐步提升,对于财富管理的需求日益旺盛,越来越多的人群已不拘泥于银行存款,而是转向更加多元化的金融理财产品组合。加之互联网金融热潮来袭,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宝宝”大军、P2P网络借贷、项目众筹等创新投资理财方式,走近了寻常百姓的生活。相对于上述众多的新兴网络理财,以及传统的股票、基金、保险等投资方式,一部分稳健的普通理财投资者更加倾向于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更加相信银行的信用实力,在银行同样可以买到具有收益稳定、流动性好、风险较低、种类丰富、获取渠道便捷等优势的产品。近些年,银行理财产品不断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从而使得银行理财产品在投资理财市场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在面对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区域性商业的银行的众多理财产品,顾客如何根据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理财周期、收益类型、风险评级以及投资构成等诸多因素,进行合理地判断选择,成为不少理财者的困惑。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同样有银行理财需求,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认知仍需要持续完善,也在不断尝试着发掘更容易被投资者所接受的银行理财产品选择策略。本文以“个人银行理财产品的选择策略”作为研究题目,通过吸纳客户理财需求实践分析,家庭生命周期阶段理论,风险与收益理论,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定级评价,以及银行理财产品调查问卷统计分析等既有研究成果,对2015全年352家银行发行的82,275款银行理财产品,对月度的收益情况和走势,发行主体的产品发售数量和收益水平,不同期限产品的收益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研究分析。同时结合了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案例研究对象,根据该行的八大产品系列,从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等具体方面,综合评价了各类型理财产品的特点。最后,结合全文的理论和事实基础,数据统计以及典型案例研究,得出个人银行理财产品选择策略的一般性结论。该策略将个人银行理财产品的选择分为三种类型:“保值增值保守型”、“专业投资激进型”和“定位不明平衡型”。保值增值保守型投资者更倾向于关注产品的本金保障情况,多为中老年或厌恶风险的家庭投资者,故可通过购买时间久、高资金门槛的理财产品提升收益,也可以选择购买居住地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获取银行的差别化收益。多数专业投资激进型客户并非是盲目的风险追求者,而是懂得一定的金融投资知识或者具备丰富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经验的风险预察者,多为家庭初建的年轻人事,希望通过较高收益的投资理财以满足日常的资金需求。定位不明平衡型主要包括自身风险和目标定位不明确,“保本”与否无所谓,以及对预期收益率不敏感的一类理财投资人群,可以避开结构性和市场挂钩类的产品,并根据流动性要求,即对理财资金中长期用途的紧张程度判断,通过银行理财产品网站进行复合筛选。我们可以通俗简单地如此理解,保值增值保守型是一定要保本再看收益率,专业投资激进型是审慎分析追求高收益,定位不明平衡型是不冒大风险灵活选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