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东北城市环境卫生治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由于人民缺乏正确的组织与引导,经济、文化水平低下,缺乏必要的卫生条件,致使人民群众处于贫困交加的境地。广大城乡垃圾、污水遍地,苍蝇、老鼠横行,传染病、地方病常年不断,对人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我国城市随之开启了公共卫生建设的艰难历程,这一历程的开始同时也是受到了租界的示范和刺激、来华传教士的卫生宣传、疫病的频发、有识之士的呼吁等因素的影响。近代东北的城市化运动起步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之相应,其城市环境卫生治理也同时起步。本文重点探讨1912年民国建立到1931年间的东北城市环境卫生治理问题。通过选取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原始的档案资料,辽、吉、黑三省的地方志、通志,民国时期东北的主要报刊《盛京时报》和相关的卫生杂志以及优秀的学术研究成果,将其中零散的有关环境卫生治理的资料进行抽取,加以整理、分析、研究。围绕东北城市环境卫生机构沿革、制度的建立,环境卫生状况及治理情况、卫生治理的成果与不足进行探讨,以理清民初东北城市环境卫生治理的历史过程。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清末民初东北城市环境卫生事业的起步,包括东北城市化发展出现的环境问题,还包括清末疫病的流行对社会的冲击、商埠地与日俄附属地以及中国主要城市环境卫生示范影响等内容。第二部分考察了清末民初东北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机制的建设,包括环境卫生机构、环境卫生法规、环境卫生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成就。第三部分详细梳理了民国初期东北当局在道路清洁、厕所的建设与管理、粪便处理、饮水卫生、污水排放、饮食等服务业方面环境卫生的管理。第四部分,对民国初期东北城市环境卫生的治理进行评价,肯定当时环境卫生治理的成果,揭示其与城市近代化的良性互动。同时,从政府和社会层面分析制约民国初期东北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原因,总结经验,为治理当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环境污染及食品安全等卫生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文章论述了青年员工在促进农行发展的重要作用,对激发农行青年员工的战斗力提出了对策建议。
文章认为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观念仍处于不合时宜的落后的传统营销观念阶段 ,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转变旧的营销观念 ,树立科学的现代营销
讨论正态总体单侧检验问题中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α和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试验成本不增加的条件下,怎样选择合适的显著性水平α使期望损失最小。本文的主
“三农”问题是我们国家的根本问题,国家对“三农”问题持续重视,从党中央到各级政府,从宏观战略到具体政策,都在努力克服农业、农村和农民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在当
硅钙渣是高铝粉煤灰烧结法提取氧化铝后的残渣。其资源化利用问题是决定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同时实现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效益最大化的关键之一。本文针对硅钙渣的资源化
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与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及列报(包括披露)之间密切相关,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实现财务会计的最终目标。会计确认界定
群众对地方政府缺乏信任,成为近年来各地频繁发生群体性事件的诱因之一,加强地方政府信任建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语文知识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科书是获取语文知识的载体,其中练习系统是呈现语文知识的重要阵地。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基础性学习,对儿童的终身发展具有长远意
地理区位差异引发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异,并决定了城市功能差异性和互补性,而地理区位差异的有限性决定了城市竞争关系的存在,互补与竞争的空间作用构建了大都市圈内既相对稳定又动
土石混合体作为一种介于土体与破碎岩体之间的特殊地质材料越来越多地受到工程界及学术界的关注。土石混合体细观结构特性及物理力学特性的深入研究是当今工程建设的需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