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筹城乡意味着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将退出历史舞台,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对于教育发展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是党和政府采取的一项旨在优化基础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政策,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均衡、健康、持续发展,同时也为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现代化、教育一体化提供良好的基础。本文从教育经济学、社会学和人口学的视角出发,以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的方法论为指导,以调查研究和实地观察的有机结合为研究方式,以大量的问卷调查、结构性访谈为资料收集手段,对金堂县中小学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进行了探讨。金堂县通过中小学学校布局调整整体上提高了资源投入和使用效益,提升了教育的整体水平,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了学校的规模效益,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借鉴经验。但与此同时,布局调整过程中又产生了诸如学校缺乏后续配套资金,部分学校班额陡增和教师额外负担加重的问题。据此,笔者提出了解决当前金堂县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对策:第一,加强对教育人口变化趋势的预测;第二,加强对学校闲置资产的管理;第三,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管理;第四,加强对师资力量的管理;第五,完善校车制度;第六,跟进后续配套资金;第七,完善“就近”入学制度,控制“择校”,减少“大班额”;第八,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