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育人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体系是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组织管理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组成,并在实践育人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功能、层次和结构的有机整体。其中,目标体系决定内容体系,内容体系是对目标体系的反映;组织管理体系是对内容体系的运行和实现;保障体系是对内容体系的支撑;评价体系是对内容体系的反馈。主体性、系统性、开放性和实效性是该体系的主要特征,树立理想信念、激发精神动力、提高道德修养和发展综合素质是从育人角度对该体系的功能进行的论述。近年来,我国学者从实践观、缄默知识理论和个体社会化理论等层面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体系进行了一些有益的理论探索。同时,在实践上,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华东理工大学以及中国计量学院等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体系的建构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形式与内容、组织与管理、模式与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更广的视野看,各学校在顶层设计、保障体系以及评价体系等方面仍然处于初步探索之中。因此,有必要遵循目标性、主体性、系统性等原则,对如何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体系进行顶层设计,以建构较为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体系。具体可考虑如下路径:第一,明确目标与理念,包括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突出学生主体性;第二,丰富内容与形式,包括有效利用更多的实践活动时间、创新更多的实践活动形式以及拓展更多的实践活动参与方式;第三,加强组织与管理,包括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和加强社会协同育人;第四,优化环境与保障,包括优化制度保障、经费保障和基地保障;第五,完善考核与评价,包括明确评价目标、规范评价组织、细化评价指标和完善评价方法。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系统性工程,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动态过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合力促进。各高校应结合各自的特点,在遵循高校实践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原则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构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体系。同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及其体系建构的效果进行跟踪并进行实证研究,以期进一步完善这一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