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一部分膈肌超声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呼吸功能评估的应用价值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因吸气肌麻痹而引起呼吸衰竭和呼吸症状,其中主要包括膈肌。膈肌超声(Diaphragmatic ultrasonography,DUS)检查对于膈肌功能评估有一定价值。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选择出可用于评估、诊断ALS肺功能损害的最佳DUS参数。方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膈肌超声对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呼吸功能评估的应用价值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因吸气肌麻痹而引起呼吸衰竭和呼吸症状,其中主要包括膈肌。膈肌超声(Diaphragmatic ultrasonography,DUS)检查对于膈肌功能评估有一定价值。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选择出可用于评估、诊断ALS肺功能损害的最佳DUS参数。方法:共纳入29例ALS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对病例组进行DUS、肺功能、膈神经传导检查及动脉血气分析化验。对照组仅行DUS检查。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或Mean-whitney U检验分析ALS患者和对照组之间的年龄、BMI和膈肌厚度差异,以及脊髓起病和延髓起病患者之间膈肌厚度、肺功能、膈肌-CMAP波幅和ALSFRS-R的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DUS测量值与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ALSFRS-R和PNC结果之间的相关性。通过计算类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来评估DUS测量膈肌厚度时,操作者间和评价者内部的可靠性。最后,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DUS参数对肺功能障碍[26]的总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以评估这些参数的总体准确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LS患者的Tdi-ins(P=0.036)和Tdi-exp(P=0.007)均有所下降。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ΔTmax水平显著低于(P=0.039)无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用力肺活量和Tdi-ins(r=0.665,P<0.0001)、ΔTmax(r=-0.748,P<0.0001)和Δins-exp(r=0.627,P<0.0001)和ΔTdi(r=0.485,P<0.0001)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与Tdi-ins(AUC=0.27,P=0.067)、Δins-exp(AUC=0.312,P=0.139)和ΔTdi(AUC=0.38,P=0.359)相比,ΔTmax(AUC=0.76,P=0.044)在检测呼吸功能障碍方面具有更好的总体准确性。结论:ΔTmax是诊断膈肌功能障碍最有价值的DUS指标。第二部分超声束颤评分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价值目的:肌肉束颤是ALS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对疾病的诊断、进展速度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目的是通过束颤评分分析ALS患者的束颤特征,并进一步明确超声束颤参数在ALS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5例ALS患者,16例疾病对照和10例健康对照。对研究对象的10块肌肉(颏舌肌、单侧胸锁乳突肌、上斜方肌、肱二头肌、前臂屈肌、拇短展肌、小指展肌、腹直肌、股直肌、胫骨前肌)进行超声检查,每块肌肉观察30秒并记录束颤频数及类型,通过束颤评分对其进行半定量评估。单个肌肉束颤评分分级如下:0=未观察到束颤;1=单发束颤;2=局灶连续性束颤;3=多灶连续性束颤。多灶性束颤定义为一块肌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出现束颤;连续性束颤定义为一块肌肉出现2个或2个以上束颤。超声检查前后2周内对ALS患者行针极肌电图检查,共检测204块肌肉。最后收集整理数据,探究ALS患者的束颤特点,分析束颤评分与自发电位、临床评估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以评估超声参数对于ALS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ALS患者的束颤检出率、束颤评分总值、束颤阳性肌肉总数、束颤总频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LS患者的四肢近远端肌肉表现为以多灶连续性束颤为主(分别为51.4%、41.4%、31.4%、42.9%)的束颤模式,其中上肢起病的ALS患者四肢肌肉也以多灶连续性束颤为主(分别为63.6%、38.6%、40.9%、54.5%);而对于下肢起病患者,多灶连续性束颤仅见于上肢近端(40%)和胸髓节段肌肉(40%),其他肌肉以局灶性束颤为主;在球部起病患者中,束颤主要见于上下肢远端肌肉(分别为75.1%、75.0%)。对照组中仅个别肌肉出现偶发、局灶性束颤(3.5%)。ROC曲线分析表明,束颤评分总值诊断ALS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1%和75.0%(AUC=0.899,P<0.001),其最佳截断值为4。超声束颤检出率(70.6%)与肌电图自发电位检出率(72.1%)相近,束颤评分与自发电位等级之间具有正向弱相关性(P<0.001,r=0.359)。结论:ALS患者具有分布广泛、多灶连续的特征性束颤模式。束颤评分对于ALS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超声与针极肌电图联合检查可提高延髓段及深部肌肉下运动神经元急性损伤的检出率。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一定样本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同时分析不同刺激模式下tDCS刺激效应的异同,以期为目前脑卒中平衡障碍患者的康复提供新的解决思路。方法:将符合试验标准的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随机予以试验组1、试验组2和对照组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案,三组研究样本量均衡,共计30例患者。三组病人均接受脑卒中的基础治疗及平衡功能训练,试验组在
目的:MOG-IgG相关疾病(MOGAD)是一种新命名的针对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多次复发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但影响复发因素尚不明确。本研究为一单中心研究,总结了本中心MOGAD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了以上特点在不同病程患者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MOGAD的24个病例。本研究总结了这些患者的流行病学特
目的:目的:通过RNA测序技术研究不同低温暴露条件下大鼠施万细胞的表达谱,研究低温刺激对施万细胞信号传导的影响,以便探索低温刺激与贝尔麻痹发病机制的关联性,为临床探寻贝尔麻痹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施万细胞在37℃的正常培养温度和30℃,20℃和10℃的低温下培养分别培养8小时,然后用RNA测序技术对其基因组进行测序。随机选取4个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差异表达的基因,通过qRT-PCR对RNA-seq准
目的:对比三种低剂量利妥昔单抗(RTX)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用药方案有效性及安全性差异,观察三组治疗方案对B细胞的影响及抗利妥昔单抗抗体(ARA)的产生情况,优化低剂量RTX治疗NMOSD方案。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NMOSD患者,分为三组,诱导治疗方案为A组100mg/次,每周1次,连续3周,B组100mg/次,每天1次,连续
目的:本实验应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探究缺血再灌注后随时间变化GluN2C亚基的表达规律,探讨GluN2C亚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具体作用。方法:将70只健康成年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包括正常对照组1组、假手术组1组及缺血再灌注组5组(缺血2h再灌注1h、6h、12h、24h、72h)。各组SD大鼠行神经功能评分后处死,分别行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
目的:比较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疼痛与非疼痛患者运动症状及运动并发症的差异,分析其与PD疼痛的关系。方法:收集在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PD门诊的原发性PD患者47例,另招募同期健康对照者20例,并根据国王帕金森病疼痛量表(King’s Parkinson’s disease pain scale,KPPS)将PD患者分为疼痛
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在表型、遗传和病理生理学等方面均存在异质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病,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多预后不良。寻找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对ALS的早期诊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病理机制的理解及临床试验的药效学监测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第一部分旨在评估ALS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标本中神经丝蛋白(神经丝蛋白轻链NFL与磷酸化神经丝蛋白重链p NFH)的水平,并进行其与多种临床指标
目的:比较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参与者脑功能网络整体参数和局部参数的差异,并评价不同参数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来院就诊的CSVD(脑白质病变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9例,并招募健康老年人20例,对他们进行整体认知和记忆力、注意力、执行功能等认知域的评估,同时完成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的采集,然后构建无向脑功能网络
目的:探讨A2DS2评分联合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收入院的患者,根据2018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诊断标准,共纳入患者300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并于入院7 d内检测FT3水平和A2DS2评分。根据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诊断标准(2019中国卒中相关性肺炎专家共识)将患者分为两组。通过对患
目的:1.构建糖尿病孕鼠致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鼠胚模型并检测孕鼠血清及胚胎脑组织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ate,BHB)含量。2.研究BHB是否可以诱导NTDs。3.研究BHB是否通过抑制HDAC1、HDAC3的表达,增加H3K27ac水平,随后引起MEST表达水平增加,干扰LRP6的成熟引起NTDs。方法:1.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