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经济向全球一体化方向发展,其中跨国银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大量外资银行先后进入我国银行市场。在外资银行全面进入我国银行市场初期,各种监管政策在放松与管制之间权衡,中外资银行经营管理中亦存在众多的差异。在现有监管政策下,外资银行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外资银行的经营效率等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课题。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有特色的研究工作:1)基于经典的信号博弈构建了中外资银行信贷竞争行为分析模型。根据本地银行的信息优势及外资银行的成本优势特征,讨论了外资银行对本地银行客户竞争的影响,提出了中资银行的竞争策略,并利用18家中外资银行的年度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论文突出了新老借款人信息差异对银行贷款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本地银行的最优选择是维持其与现有老借款人的合作关系。在新借款人的竞争中,本地银行可能失去新借款人市场,其新借款人市场也可能成为“柠檬市场”。外资银行因其成本优势,可以得到所有低风险新借款人,而且在可以降低利润的条件下,还可以得到部分老借款人。2)提出了基于技术转移与技术示范的本地银行风险控制能力分析模型。论文首先研究了外资银行对本地贷款利率的影响,在考虑贴现率的条件下,讨论了外资银行的技术转移与示范效应对本地银行风险控制能力及利润水平的长期影响,并得出了中资银行技术转移的选择策略。研究发现,在不同的贴现率水平下,只有鼓励具有适当风险控制技术水平的外资银行进入市场,引进适当的风险识别技术,才能有效激励本地银行实施技术转移,提高自身风险控制能力。同时,引进具有较高风险控制水平的外资银行会降低贷款价格水平。3)以外资银行法人改革为背景,建立了外资银行转制经营的实物期权分析模型。主要考虑了不同类型银行的业务差异对收益流产生的影响,通过实物期权分析方法及实证检验,讨论了外资银行转制经营的价值,得到了影响外资银行选择转制经营的微观主体因素。研究表明外资银行分行转制前的控制经营成本能力与经营零售业务规模、转制后银行的净收益及管理层对资产规模的限制等,是影响外资银行分行转制为外资法人银行的关键因素。4)在“法人政策和外资参股”政策下,构建了外资银行组织形式选择的博弈分析模型。考虑本地银行的先进入优势及本地经济的发展潜力,讨论了外资银行组织形式选择策略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外资银行的选择策略。研究发现本地银行的先进入优势、本地市场的发展潜力及外资银行的相对融资成本是影响外资银行组织形式的重要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提高了中资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同时获得了本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市场获利机遇。5)基于隐形进入成本及制度质量,建立了外资银行经营模式及盈利能力差异分析模型。首先,按本地银行与外资银行的行为将其分为机会主义银行与诚信银行,分析了市场隐形进入成本及制度质量对银行经营模式的影响,并讨论了外资银行与本地银行间的利润差异,进一步揭示了总行相同的外资银行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表现出较大业绩差异的原因。最后,利用我国61家商业银行及12家外资银行2000-2006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理论结果进行了实证检验。提出在低制度质量条件下,银行风险识别水平差异是机会主义银行间利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而诚信银行间的利润差距还与银行隐形成本及交易成本有关。在高制度质量条件下,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是决定外资银行经营模式与盈利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诚信外资银行的融资方式仅受汇率水平的影响,而机会主义外资银行还受制度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