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一篇联络口译任务实践报告,所描述的口译任务为笔者在烟台昆嵛山武术学校实习期间,为学校武术师父和学生做的口译工作。课堂口译在笔者的实践中占据很大比重,因此本文重点选取了课堂上的对话口译为案例分析对象,分析了口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实践报告分为四章。第一章是任务介绍,包括实习任务背景介绍和客户要求。第二章回顾译前的理论、术语和背景知识的准备以及课堂上课具体口译过程。第三章为案例分析,笔者将口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分成三个方面:联络口译中的译员主体意识、联络口译中的文化差异以及现场联络口译质量控制。第四章总结了此次实践活动,并为以后的学习和实践提出借鉴意见。通过对本次联络口译的描述和分析,作者提出如下观点:首先,根据任文的译员主体意识理论,译员在口译过程中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器,而是交流的参与者。译员应具备显身意识,可以通过控制话轮或者帮助讲话人弱势一方的方式来协调对话,帮助双方达到交流目的;其次,在跨文化交流中,文化差异普遍存在。译员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应当充当信息的把关人和文化协调者,来降低文化差异给双方交流带来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译员具备双文化知识背景;第三,口译员面临非常复杂的工作环境,比如嘈杂的背景、讲话人表达速度过快以及源语信息量大等。译员在实践中应积极采取应对策略,控制联络口译质量。例如,对于应对嘈杂环境,译员应当通过集中注意力和提高自身听辨能力的策略来降低嘈杂环境对口译质量造成的影响;对于讲话人的表达速度过快或者信息量过多的情况,应当抓住关键信息来减轻记忆负担,并通过概括和向讲话人求证的策略,来确保译语产出的流畅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