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含钛高炉渣盐酸浸出制备富钛料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研究了盐酸法由改性含钛高炉渣制备富钛料的技术,并制备出TiO<,2>品位大于98%的富钛料。 改性钛渣进行 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改性钛渣主要由钙钛矿、钛辉石、富钛透辉石、镁铝尖晶石等组成。 盐酸浸出改性钛渣的热力学分析表明,在25℃~160℃之间的温度下,改性钛渣的主要化学成分TiO<,2>、CaO、MgO、FeO、AL<,2>O<,3>与盐酸反应的△G值都小于零。因此,这些化学成分在25℃~160℃间都能与盐酸发生化学反应。但由于这些化学成分并不是完全单独存在,而是脉络般分布于钛渣中,这对盐酸浸出速率和浸出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常压条件下,浸出反应速率缓慢,盐酸除去杂质效果差,浸出渣达不到用作氯化法钛白原料的要求;在加压条件下,钛及杂质的浸出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可制备含TiO<,2>98%以上的富钛料。 盐酸浸出改性钛渣的动力学研究表明,浸出反应基本符合“未反应核缩减模型”,在常压下钛的浸出反应活化能为15.79kJ/mol,为混合控制;在加压条件下,钛的浸出反应活化能为12.85kJ/mol,为边界层扩散控制。 本论文主要以经选择性富集的改性含钛高炉渣(含TiO<,2>32%左右)为原料,通过盐酸酸解工艺制备富钛料。选择适当的工艺条件,使得高钛渣中的钛及杂质以可溶性组分形式进入溶液,再经浓缩、水解、煅烧等工艺,制备富钛料。 本实验主要研究盐酸在常压和加压条件下酸浸过程的影响因素:盐酸浓度、反应温度、矿酸比、粒度、反应时间,并分析精矿经酸解过滤后滤液中钛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盐酸浓度的提高,反应时间的延长,温度的提高,矿酸比的降低,粒度的减小等均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精矿中钛的浸出率。且在100℃以下直接用盐酸酸解精矿,钙、镁、铝,铁等杂质部分进入溶液,而钛则只有少部分进入溶液中;而在提高反应温度的条件下,钛及其他杂质则大部分都能以可溶性组分形式进入液相,而硅则主要留在固相中,所得溶液再经调节pH值等水解、煅烧即可得到高品位的富钛料。较佳工艺参数为:30%盐酸,浸出温度为120℃在(或压力为0.48MPa),矿酸比为1g:15ml,反应时间为2.5h,平均粒度为0.042mm,钛的浸出率可达到98%以上。
其他文献
轴承钢是重要的冶金产品,它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铁路运输、汽车制造、国防工业等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轴承的使用环境日趋恶劣,同时人们对轴承的寿命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
随着连铸坯热送、连铸坯直接轧制的进行、对铸坯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连铸机生产无缺陷的高温铸坯,来满足后续工序的需要。消除铸坯缺陷,尤其是铸坯表面缺陷从而提高热送率
中间包内基本的物理现象是钢液的流动,各种冶金过程都是在流动的钢液中进行的,所以研究中间包内的流体流动行为是中间包冶金的基础。多流中间包受几何形状和操作参数的影响,各流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是90年代初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一项新发展。它以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及完全无损的特性,成为现今进行脑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
本文全面回顾了我国钢铁企业能源消耗状况,特别是炼铁工序能耗。炼铁工序是钢铁企业能耗量最大的生产工序,其能耗组成中燃料消耗占的比列较大,因而高炉入炉焦比对于炼铁工序能耗
碳化硼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防弹材料、特种耐酸碱侵蚀材料以及原子反应堆控制和屏蔽材料等领域。但是碳化硼中存在少量的硅、铁等杂质会降低碳化硼粉体的硬度,使其物理性能大大降低,限制了它的应用和发展,因此如何去除这些杂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本论文从硅、铁的性质出发,在热力学上分析了硅在碳化硼生产过程中的行为,从理论上确定了硅的存在形态;对氢氟酸法、碱浸出法、酸+氟化物法和高
光声成像通过脉冲激光照射组织产生超声波,然后由超声转换器接收信号进而实现组织成像。光声成像作为一种新的生物组织成像方法,它结合了光学成像和声学成像的优点,具有高分
学位
近十多年来,钢铁行业随国民经济的大力推进而得到迅速发展,国内许多钢铁企业纷纷新建、扩建和改建大型高炉,作为高炉的重要附属设备—热风炉系统也出现了大型化和复杂化。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