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自2012年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商务部等14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这表明中医药服务贸易已经进入国家战略布局。而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是全国中医药资源最为集中且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且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以其灵活的经营方式和产权制度成为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开展的先锋。研究北京市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开展现况及存在的问题,是对现有研究的补充和为开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提供数据支持,也为我国整体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有借鉴作用。目的与内容:本论文对目前北京市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分析目前北京市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本论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定量分析,利用描述分析北京市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开展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定性分析,对已知发展较好的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做访谈,了解他们的经验以及遇到的困难。结果:1、中高端定位的民营中医医疗机构都有接待过外国患者,但是数量很少,并且极少有意向对外投资。2、现有个别民营中医机构在办理培训班、接待外宾,和在海外设立分支方面有出色成果,其模式值得学习借鉴。结论:存在的问题:1、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发展迅速、却更迭频繁。2、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缺乏开展服务贸易的积极性。3、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缺乏服务贸易相关人才。4、国家对中医药服务贸易法律建设的缺失。5、国外中医药服务贸易壁垒日益增高。建议:1、国家层面上完善中医服务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2、政府在中医药服务贸易中起监管作用。3、加大国家对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支持。4、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人才的选育用留。5、研究突破服务贸易壁垒。6、构建中医药服务贸易统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