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构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调查与研究——以江苏省大学生为例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生活方式是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构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是高校终身体育的核心内涵,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现状、影响因素及建构途径的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综合分析法等方法,分别对7所普通高校发放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大学生对体育生活的满意度和体育生活的质量偏低。大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和体育生活方式的人数偏少,且男女差异较大,女生形成人数远远少于男生;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形式单一,主要是通过体育课的形式,导致锻炼总体水平偏低,更没有充分利用体育社团俱乐部等课外活动资源。(2)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建构能力不强,表现为意识——行为落差。大学生认为建构体育生活方式十分必要,具有强烈的建构体育生活方式的意识,但是对大学时期形成体育生活方式却不确定,对建构途径较迷茫。(3)制约大学生建构体育生活方式的制约因素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是大学生自身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需要和体育价值观;客观因素主要是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场馆设施。(4)大学生建构体育生活方式具有个性化特征,应从培养学生个性出发对高校体育教育进行改革。体育课程设置应具有灵活性,体育教学内容应具可选性和多样性,具体组织应由师生共同商定;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教学方法应体现师生间的积极互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都应该相应改变;通过在课内外一体化中教师与学生互动,以实施个性化的辅导和锻炼为方法;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活动主要有小班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体育学习的评价应该以是否建构了体育生活方式或建构了体育生活方式的基础为标准;评价方法应该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基于目前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提高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建构能力的建议:(1)以“生态化”为体育课程灵活设置的新视角。(2)以“可选和多样化”为体育教学内容的出发点。(3)以“小班、分组和个别”为教学活动的实施形式。(4)以“回归生活世界”为教学实践的基础范式。(5)以“主体间性”为师生间关系的纽带。(6)以“指导、帮助和参与”为教师教学的基本模式。(7)以“自主、合作和探究”为学生学习的基本策略。(8)以“激励发展”为基本理念的多元化评价系统。(9)以“体育生活氛围”为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核心。根据大学生长远发展的目标,学校应将形成体育生活氛围成为体育工作的核心,从学校体育文化生活和社团生活等各个方面促进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体育教育在情感教育方面有着德育和智育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对于体育教育或体育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研究多为一般的理论阐述,本研究就情感的目标价值取向的不
高职校学生社团繁荣了校园文化,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浓郁的职业氛围,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带动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和民主意识的培养
教师专业标准是确立和提升教师专业地位的重要前提,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必要依据;建立客观、科学的教师专业标准是教学成为一门专业的基本标志;教师专业标准还是建立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