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和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特别是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坚持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科学评估判断政策的当期和预期效果,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之间的关系。因此,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居民通货膨胀感受对其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居民通货膨胀感受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对通货膨胀预期管理有重大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首先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论述了国外学者对居民通胀感受成因的理论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看法,并建立新的模型以分析我国城镇居民通货膨胀感受的成因。之后,对居民通货膨胀感受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二)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得到2003年1季度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通货膨胀感受率,并将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之后,利用本文建立的新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的通货膨胀感受成因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通胀感受不仅与当期物价变化有关,而且会受到前一期通胀感受的影响。(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居民通货膨胀感受的影响因素。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本文考察了多个自变量对通胀感受的影响程度。回归结果表明,消费品的购买频率、房地产价格对居民通胀感受有显著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在以下两方面作出了创新:(1)本文首先使用IPI模型度量了2003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通货膨胀感受。另一方面,利用中国人民银行对物价满意度的定性调查数据,使用净差额统计量法将其转换为定量化的通货膨胀感受率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把该时间序列数据与实际CPI以及IPI模型度量的通胀感受率相比较,本文发现外来的突发性事件会导致居民的实际通胀感受与模型度量的通胀感受率之间产生缺口。当没有外来因素影响时,实际通胀感受率与模型度量的通胀感受率具有很好的吻合度。(2)本文将流行病学模型和IPI模型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新的模型,并以此模型为框架实证分析我国城镇居民通货膨胀感受的成因,实证结果证实了本文提出的假设,即居民的通货膨胀感受是在前一期通胀感受的基础上,通过对当期物价变化信息的吸收而不断进行调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