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实体对象行为及其在动画中的表现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lmn2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拟实体对象就是由计算机生成的存在于虚拟世界中的一切实体对象。虚拟实体对象的行为指的是一切虚拟实体对象在独自活动、或交互作用(与其它个体或外界环境的交互)时的所有动态表现。由于虚拟实体对象及其行为创作的基础是对现实世界物体的模仿和创造,而现实世界物体的种类丰富多样,因此虚拟实体对象也具有多样化的类别。同时,不同类型的虚拟实体对象又具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尽管如此,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出发,这些行为都具有共同的计算本质。因为,从本质上来说,虚拟实体对象行为的实现过程就是通过对要表现的行为进行数学模型的抽象,然后用计算机语言将这种抽象数学模型描述为计算机可以“看得懂”的程序代码段,最后由计算机通过一系列的复杂的运算得到虚拟实体对象的状态变化,即生成虚拟实体对象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出,虚拟实体对象行为的生成完全源于计算机系统的实时数学计算,而算法模型和程序代码具有的数字性保证了虚拟实体对象行为实现过程的可计算性。从虚拟实体对象行为的计算本质可以看出,虚拟实体对象行为其实是一种实时计算动画。由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成熟,使得虚拟实体行为的实现具有无限的创造性和自由性,表现出一些看似对立矛盾的特征:主动性与被动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自然性与超自然性以及多样性与统一性。这些行为特征是采用传统动画技术实现的动画角色或者物体无法企及的。虚拟实体对象行为所具有的这些特殊性质,对影视动画的创作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行为的自主性使得动画制作中不同类型的模型和行为得以自动生成,从而实现了动画制作的自动化;行为的自然性(包括虚拟实体对象行为具有空间特性和时间上连贯性等)和自主性特征满足了动画中对行为(运动)真实感要求,包括行为的时空性、动态性(实时性、连续性)以及自主性,符合我们对已有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由于虚拟实体对象行为带来了动画制作的自动化,使得在影视动画的创作中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精力,动画师只需要像传统影视作品的拍摄一样,按照剧本指挥角色如何去“表演”。这就为导演提供了自由表达创造性艺术思维的条件,使得导演可以摆脱技术的禁锢,自由安排角色表现、任意运用镜头,实现丰富的场面调度,从而实现了艺术表达的自由;同时,在视觉表现方面实现了影视动画中个体造型与行为的个性化以及群体形状与运动的自由化。因此,动画作品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得到了很大的丰富与发展,艺术性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让人们领略到了虚拟实体对象及其行为高超的艺术魅力。
其他文献
随着媒介融合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媒体不断转型过程中,各类媒体纷纷选择竞合策略走上融合道路。作为新闻媒体核心之一的新闻编辑部,在新闻的采编发整个流程中处于指导和决定地位。
美国建筑学家伊利尔·沙里宁认为:“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 他还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这是因为城
互联网需要“控制”,本文的“控制”具有特定含义,是指以政府或政府授权的管理部门为行为主体,通过对互联网这一预定目标进行有意图的影响,以达到“节制、调节”网络传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