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不同时期上肢静脉血栓患者超声图像特点的观察与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上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009年01月至2014年6月之间本院66例临床疑有上肢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上肢静脉血管的管径大小、管壁形态、静脉管腔内回声的变化、血栓形成的范围、血管内血流充盈情况、频谱形态及血流参数等情况,分析不同时期上肢静脉血栓的声像图及血流参数的变化,从而为临床上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确切诊断依据。66例患者中,静脉置管者42例,占63.7%,AV造瘘者5例,占7.6%,肿瘤患者术后11例,占16.7%,肱骨骨折者3例,占4.5%,胸廓出口综合症者1例,占1.5%,上肢拉伤者1例,占1.5%,静脉输液者1例,占1.5%,无明确病因者2例,占3.0%。结果:66例临床疑有上肢静脉血栓的患者中有58例经超声诊断为上肢静脉血栓,超声检查未发现明显血栓者8例。其中,男性27例,占46.6%,女性31例,占53.4%。年龄范围在42岁~73岁之间,平均年龄55岁。拟诊为上肢静脉血栓的58例患者中,血栓急性期患侧血管管径增宽明显,与健侧相比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管腔内血栓可呈无回声或低回声,完全阻塞管腔者血栓段血管腔内无血流信号,不完全阻塞者血栓段管腔内可见充盈缺损,血流频谱形态的期相性减弱或消失;亚急性期较急性期相比血管内径略缩小,但二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时期的血栓回声强度变化很大,故不能根据血栓回声的强弱的变化判断具体的血栓形成时期。血流可部分恢复,再通处可检测到低平血流频谱形态;血栓慢性期血管内径较急性期相比缩小明显(P<0.01),血管不同程度再通,血流再通情况不同,频谱形态受呼吸的影响程度也不同。结论:上肢静脉血栓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超声表现,超声检查对于观察上肢静脉血栓的不同时期以及血栓形成的部位、范围、周围的血流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临床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对其溶栓效果评估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